特斯拉损失2亿,三人赔偿49万!刹车失灵沉冤昭雪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2021年上海车展上,“刹车失灵”四个字点燃舆论风暴,将特斯拉卷入滔天巨浪。

四年后的今天,曾被视为“维权斗士”的三人——张女士和同伴李女士,以及组织策划者封某,被法院判罚向特斯拉赔偿49万元。而这背后,特斯拉的损失高达约2亿元。

当喧嚣散尽,真相浮出水面,留下的不仅是巨额账单,更有一道横亘在车企、车主与媒体之间的信任裂痕。

1. 车顶维权女士败诉

2021年4月19日,上海车展媒体日首日,特斯拉展台上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

河南张女士和西安李女士二人,身着带有“刹车失灵”字样的衣服,在特斯拉展台维权。张女士一度爬上特斯拉展车车顶,同时高声呼喊“特斯拉刹车失灵”等言语。

这一事件产生了长远影响,特斯拉就此深陷“刹车失灵”的泥潭之中,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参加过车展。

围绕这个事情,张女士和特斯拉之间进行了多次舆论和司法攻防战。

2024年5月,上海青浦法院一审认为,张女士未提供任何客观证据证明,特斯拉车辆确实存在刹车失灵这一故障,且其行为侵犯特斯拉名誉权,故需向特斯拉赔礼道歉并赔偿约17万元。

对于这一判决结果,张女士不接受,进行了上诉。

今年7月11日,上海法院作出二审终审判决,维持了一审原判:张女士被认定侵犯特斯拉名誉权,应该向特斯拉赔礼道歉并赔偿17万元。

2. 特斯拉损失两亿元

现场维权的另一当事人李女士,很早之前就在与特斯拉的官司中败诉。

2023年11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西安李某名誉侵权责任成立,须向特斯拉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2000元,同时承担车辆鉴定费。

对此,李女士不服,进行了上诉。

去年8月份,法院作出二审终审判决。法院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认为,特斯拉不存在刹车失灵情况。同时,法院判罚李某向特斯拉赔偿7万元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

对于汽车博主封某,法院认为其在该事件中起到组织、策划的作用,例如在微信群协调行动、提供车展媒体通行证等。

同时,封某长期在攻击和贬损特斯拉。法院判决封某向特斯拉赔礼道歉并赔偿25万元。

封某不服,进行了上诉。但是法院在今年7月11日的二审终审判决中,维持一审判决。

张、李、封三人,合计向特斯拉赔偿49万元。但是司法评估显示,该事件导致特斯拉遭受超过1.7亿元订单直接损失、数千万元商誉损失,合计约2亿元。

3. 刹车失灵沉冤昭雪

经过漫长四年的舆论和法律拉锯战,特斯拉终于等到了姗姗来迟的 “沉冤昭雪”。

从法律映射舆论,我们是时候还给特斯拉一个清白了。然而,张女士并未放弃。

她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此次判决是名誉权判罚,不是产品质量纠纷案件,要想证明特斯拉刹车有没有失灵,需要更多的数据。而数据案件在北京大兴法院审理中,目前未出审判结果。

然而,鉴于当前的情况,在后续的数据案件中,她败诉的可能性似乎也在不断增大。

特斯拉虽然赢得了官司,但胜诉的喜悦并不能掩盖其所遭受的巨大创伤。

“刹车失灵” 这一标签,如同强力胶水一样,紧紧地长期贴在了特斯拉身上,对其品牌荣誉和产品销量均造成了极大破坏。

曾经,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锋,在市场上高歌猛进,销量一路长虹。

但是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交付汽车72.08万辆,较上年同期83.1万辆减少约13.3%;在华销量26.34万辆,较上年同期27.83万辆同比下降约5.4%。

这场跨越四年多的诉讼,不仅仅是一场商业纠纷的胜负,更是一面照见车企、车主和媒体关系的镜子:

维权的激愤若失去理性的锚,终会变成伤人的箭;企业的尊严若缺了法律的盾,终会被舆论的潮水淹没。

特斯拉“刹车门”事件,就像一场破坏力巨大的地震,重塑了汽车维权的边界。

在车企、自媒体人、车主之间,那道信任的裂痕变得愈发巨大。信任如瓷,破碎只需短短一瞬,重聚却需经年累月。


(汽车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