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两年的国内市场,比亚迪似乎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或者说,在我们看来,比亚迪就像当初的特斯拉一样,起到了鲶鱼效应。正是因为比亚迪全力梭哈新能源汽车,并且在销量上做到了国内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第一,才推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断降低产品门槛,推动产品和技术持续迭代,并且间接结束了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在国内市场偷工减料还作威作福的日子……
但是大家都知道,比亚迪每一次推出一次新技术和或者新产品,在行业内部引发的反应,基本上都是“边骂边跟”,因为比亚迪的产品和技术逻辑是提前发布一代、量产一代、预研一代。所以比亚迪的技术和产品迭代,节奏是比较快的,有时候一些技术和产品突然发布,很多厂商还在对标比亚迪上一代的产品和技术,结果新的东西又出来了,相当于又要对标新的产品和技术了,就这么被比亚迪牵着鼻子走,能不骂么?
但是不跟又不行,因为不跟,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就落后了,消费者更不买账了,所以比亚迪就成为了行业公敌一般的存在,有些车企想压着技术不发,或者还执着于燃油车,自然对比亚迪恨得牙痒痒。
不过有些东西,比亚迪的相对技术和产品出来之后,很多厂商却完全跟不起了,从2025年开年至今,有两个技术或者服务的出现,业界如深夜般寂静,完全没有反应。
第一个就是兆瓦闪充,今年3月前后,比亚迪就发布了兆瓦闪充,也就是1000kW的超级快充,并且旋即上市了汉L EV和唐L EV两款支持兆瓦闪充的车型,顶配都没有超过30万元,车桩配合情况下,5分钟补能400公里,一般的快充桩,车辆也能把桩端功率给榨干,表现非常强势。
但是兆瓦闪充发布后,行业内几乎没有跟进的,只有一个品牌发了一个自己可以实现1.2兆瓦充电的海豹后,就再也没有后文了,比亚迪兆瓦闪充,还是依然是无敌的寂寞。很多人只能抨击比亚迪兆瓦闪充站太少了,结果比亚迪就宣布和新电途、小桔充电等合作建设兆瓦闪充站,连同自建站,总数将超过20000座!
而兆瓦闪充没人跟的原因也很简单,很多厂商没有那个技术,如果那些电池供应商不做相关的技术研发,那么兆瓦级别的充电就和它们没有关系,因为比亚迪自己就是个电池厂!所以具备电池、整车、桩端的系统能力,看起来好像也没啥大不了,但是对于很多厂商来说,就是跨越不了的鸿沟。
第二个自然就是刚刚比亚迪发布的,将对国内的天神之眼车型的智能泊车场景进行安全和损失兜底,也就是说超过100万辆带智能泊车的天神之眼A/B/C车型,一旦在智能泊车场景发生事故,那么车主可以不用报保险,直接打给比亚迪售后就可以,它们负责赔付。我们不知道比亚迪此举是出于怎样的目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此举将大大提升人们使用智能泊车的信心。
当然,比亚迪也不是大笔一挥,想一出是一出,在推出兜底承诺的同时,比亚迪宣布对百万辆天神之眼车型进行最大规模的OTA,尤其是智能泊车这一块,各种技术和细节进行了再升级,整体更加安全,具备媲美L4级别的泊车能力。这是比亚迪敢兜底的底气,而且让用户更加放心得使用智能泊车,也有助于车辆进行场景学习,让智能泊车“模型”数据更多,智能泊车更好用,越来越好用。
大家可能也发现了,比亚迪发布这条重磅消息之后,基本上业界连一个跟的都没有,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跟不起!毕竟很多车企的智能泊车系统,还没有下放到10万级别的车型,而且很多车企的中低端车型上的泊车系统乃至智驾系统,就是做个样子,是个配置,但是没啥实用能力,让这些车企跟进,难度有点大。
所以其实对于比亚迪而言,现在越来越走在整个行业的前列,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核心和周边技术方面,前两年比亚迪发个什么技术和产品,有些车企甚至还能拿出对应的产品刚一下,但是像兆瓦闪充、智能泊车兜底这种级别的技术和服务,很多车企就真的束手无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