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开年,何小鹏一封内部公开信定调今年的车圈:
淘汰赛加剧,未来三年将是最卷的三年。
价格上的卷以不言而喻,销量端见起色才是留住牌桌上的筹码,毕竟隔壁小米YU7三分钟大定20万辆,让一众车圈老炮臊红了脸,同样深刻体会到了长江后浪的威力。
贵为新势力销冠的小鹏也不客气,昨晚预热了好久的小鹏 G7 终于上市,共三款车型,售价分别为19.58万元、20.58万元和22.58万元,比起之前的预售价猛降了4万。
其实今年以来,小鹏一直维持着强势表现,前几个月所有造车新势力中,只有它和零跑高速增长。
从ICU进入KTV,小鹏的心态是肉眼可见的,从不怎么“喊叫”到珍惜每一次机会,方方面面都做到了极致,营销层面请明星、搞话题,颇有小米汽车的风范,打不过就加入仍旧是最管用的策略。
不过这种不惜一切的姿态,真实反映了小鹏内部对于自己当前状态的清晰认知——小鹏还远未渡过真正的危险期。
迈进2025年,何小鹏的笑容一直没停过。
去年推出的MONA M03和P7+表现依旧强势,今年的小鹏G6以及G9同样能打,在销量排行榜上,小鹏破天荒的多次超越了理想汽车,让市场又看到了这位“技术狂人”的风采。
但车圈拼的是持久战,投资者和消费者好奇的是小鹏究竟有无后续手段支撑强势表现,毕竟“高光时刻谁都有,莫拿高光当永久。”
于是昨晚,小鹏向车圈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宣告着自己将颠覆一切的决心。
首先小鹏谨记自己的老毛病,在产品配置这一块划分的极为清晰,如中配的Max版比低配多了100km续航,高配的Ultra主要比中配多了一颗智驾芯片。
其他的功能用小鹏自己的话说:小鹏G7全是标配。
消费者只会用真金白银投票,发布会当晚小鹏宣布,9分钟,大定突破10000台。
窥探这款车成功的关键,一个清晰的路线就是保持自己的家用策略,首先在外观造型这一块,小鹏选择了回归传统SUV设计。
这样做的好处是车辆内部空间会得以改善,当各家厂商在外观方面绞尽脑汁时,最基本的后排空间、头部空间反而被牺牲了。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G7搭载了小鹏汽车与华为联合打造的“追光前景”抬头显示,全系标配DCC智能可变阻尼减振器,并搭载太极AI底盘。
都知道小鹏汽车是技术流,这次小鹏G7还有个杀手锏,其Ultra版本车型搭载了3颗小鹏汽车自研的图灵AI芯片。
何小鹏表示:“小鹏G7是第一款具有L3级算力的AI汽车。”
卷科技,是小鹏面向未来更激烈的车圈竞争给出的答案,这其实也是小鹏的舒适区。
发布会上还有一个惯用环节,用特斯拉Model Y全面对比,何小鹏将小鹏G7与特斯拉Model Y的各项空间参数进行了毫米级对比,最后宣布除了前备箱之外,小鹏G7空间全面领先。
不过SUV自古就是车圈必争之地,小鹏需要面临的对手还不止特斯拉,小米YU7已经成了友商们绕不过去的那块巨石。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小米YU7发布当晚,何小鹏发微博晒自己下单了一辆钛金属色的小米YU7 Pro,还表示认为YU7成功核心是产品竞争力强劲。
而7月2日的小米返场直播中,雷军回敬道,“预祝小鹏明天G7发布成功,如果大家有空的话,也欢迎去支持一下小鹏汽车。”
图源:微博@XP-何小鹏
销量端的厮杀并不影响大佬们和谐共处的氛围。
从小鹏的视角来看,MONA M03和P7+势头仍旧强劲,但在小鹏汽车在20万~30万元细分市场的表现仍旧乏力,所以小鹏G7承担着破局以及站稳其他细分市场的压力。
即便面前有Model Y以及小米YU7,但小鹏这一次走的不是硬碰硬的路线,而是稳住自己的核心客户群体,然后再慢慢破圈。
有媒体表示,小鹏G7面向的还是家庭用户,还有追求高级辅助驾驶功能的男性科技爱好者,因此和上述两位强者有一定的区分度。
当然也有人质疑小鹏的产品线仍旧不清晰,G系列的三款车有打架的嫌疑,但小鹏负责人表示,G6是面向小康家庭的车型;G7则是面向中产、年轻用户;G9是小鹏的高端车型,这个产品脉络会持续贯彻下去。
从这个角度看,小鹏汽车对小米YU7是存在威胁的。
毕竟小米YU7的交车周期过于漫长,友商们没有选择坐以待毙,如智己、蔚来、极氪、智界、阿维塔等品牌近期开始花式截胡雷军的订单。
雷军在近期的直播中同样做出了回应,有些友商专门为拦截用户买小米YU7,培训自家销售。他认真研究后认为,友商的部分话术内容并不准确,甚至带诋毁歪曲,直言“大可不必”。
图注:直播截图
真实的商战向来都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还记得小米SU7的上市让小鹏等车企吃尽了苦头,一招性价比策略直接在车圈站稳脚跟,让耕耘数十年的车企们自愧不足。
如今YU7又扮演了这个角色,友商们自然不愿意错过复仇的机会。
探究今年的车圈销量榜单时,小鹏汽车是绕不开话题。
今年前6个月,小鹏汽车月销量均突破3万辆,上半年销量达到19.72万辆,超过去年全年的销量。
从上半年的成绩来看,小米和小鹏销量分别同比增长了456%和279%,这意味着今年最有可能完成全年销量的车企,目前来看有三家——小米、小鹏、零跑。
要知道,在前一两年小鹏汽车还一度徘徊在生死线上,在“蔚小理”三剑客中是表现最差的那一个。
甚至去年有的月份,小鹏全部车型销量加起来还比不上小米SU7一个车型,颇为尴尬。
所以小鹏是如何打赢这场翻身仗的?
首先,最重要的一条,要想在车圈淘汰赛的下半场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得跑出差异化定位,让消费者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知。
因此小鹏痛定思痛,在生死存亡之际,明确了放弃高毛利的幻想,卷入到“技术+用户+客户+商业”的全方位竞争中。
去年的爆款车型MONA M03和P7+,就是这一思路下的产物,性价比杀招让小鹏久违的感受到了销量爆单的烦恼。
其次还有一位狠人不得不提——中国汽车最猛女将王凤英。
图源:小鹏汽车
王凤英正是在小鹏风雨飘摇的时期加入,一上任就显露出铁腕政策,这两年在小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聚焦降本、聚焦、反腐和渠道整合。
如梳理清小鹏混乱的产品定位,理清车型配置,强调小鹏应该重新喊响智驾口号;还有降本增效方针,这也是后续车型价格有调整空间的重要原因。
对于未来,何小鹏曾坦言,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下一个阶段新能源车市场的赛点就是谁能够每年生产跟销售 100 万台新能源汽车,而这只是一个淘汰赛的入门权。
这条路对于小鹏和其他车企仍旧很漫长。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小鹏必须持续打造爆款,一鼓作气站稳脚跟,毕竟市场不会给你三番五次试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