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纸巾盒卖169块,还号称“车规级”,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离谱?最近,某米公司又因为这个小小的车载纸巾盒上了热搜,网友们炸开了锅,纷纷吐槽这是在“把大家当猴子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某米的老板雷军在直播里介绍了一款车载纸巾盒,价格169块。他一本正经地说,这个纸巾盒用了特别的材料和工艺,能扛住高温低温,所以是“车规级”。可这话一出口,网友们就不买账了。车规级是个啥概念?一般是汽车芯片、传感器这种核心部件才会用这个词,纸巾盒也敢叫“车规级”?这不就是硬往自己脸上贴金吗?
网友们可不是好糊弄的。有人直接在网上搜了“车规级”的定义,发现这词儿得用在关键技术上,比如芯片得耐高温、抗震动,确保汽车安全。纸巾盒?它就是个放纸巾的塑料壳,哪需要这么高大上的标准?更有人翻出旧账,说某米的YU7汽车用的是“车规级”纸巾盒,可手机芯片却还是国外的消费级货。这对比一出来,大家更觉得某米在玩噱头,拿营销当法宝。
其实,某米这套营销打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们特别擅长用“高性价比”“黑科技”这种词儿吸引眼球。比如之前宣传自家汽车,动不动就说“比某某品牌强”“性能炸裂”。可细看数据,2024年某米汽车的研发费用是115亿,乍一听不少,但跟隔壁比亚迪的400多亿一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网友调侃说:“这115亿怕是都花在营销上了吧?”
说到研发,国内其他品牌可没闲着。华为每年砸几百亿搞芯片、系统,硬是把麒麟芯片做成了国货骄傲。比亚迪在新能源车领域更是遥遥领先,电池、电机技术全是自研,全球销量都排在前头。反观某米,汽车刚上市没多久,靠着直播、热搜赚足了流量,可核心技术却总让人觉得差点意思。网友一针见血:“营销喊得再响,技术跟不上,早晚得露馅。”
雷军也不是没听到这些质疑。他在直播里解释,说纸巾盒的“车规级”是考虑了用户在车里的实际需求,比如夏天车内高温,纸巾盒得耐用,不能轻易坏。可这话听起来总有点牵强。毕竟,普通纸巾盒十几块钱也能用好几年,谁会为了耐高温花169块买个纸巾盒?更别说,某米这价格都能买个不错的车载充电器了。网友们吐槽:“这纸巾盒是镶金了还是咋地?”
这事儿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问题:营销和研发,到底哪个更重要?某米这几年靠互联网玩法,确实圈了不少粉丝。他们的手机、平板、甚至电饭煲,价格都不贵,设计也挺潮,年轻人爱买。可汽车这行不一样,技术才是硬道理。华为、比亚迪这些年埋头搞研发,成果摆在那儿,消费者看得见。某米要是老想着靠营销出奇招,迟早会被市场教做人。
当然,某米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的产品更新快,设计抓眼球,营销手段更是玩得溜。比如这次纸巾盒的事儿,虽然被吐槽,但热搜上了,话题有了,品牌曝光度也上去了。换句话说,某米深谙“流量为王”的道理,哪怕被骂,也比没人关注强。可长久下去,这种打法能走多远?网友们已经开始不吃这一套了,评论区里全是“少点套路,多点真本事”的声音。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句,国内的科技圈这几年发展真挺快。华为从被制裁到自研芯片突围,比亚迪从“油车时代”到新能源霸主,哪一个不是靠真刀真枪的技术拼出来的?中国企业现在在全球舞台上越来越有底气,靠的是实打实的创新。某米要是能把营销的精力分一半到研发上,估计早就不是现在这局面了。
最后,这件事也给咱们提了个醒。买东西的时候,别光听广告吹得多好看,得多留个心眼。某米的纸巾盒是169块的“车规级”,还是十几块的普通货,值不值得掏钱,咱心里得有杆秤。你说呢?以后买东西,你会不会多想想,这“黑科技”到底是真牛还是纯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