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傲男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已经处于行业爆发的前期,AI技术的飞跃、核心零部件性能提升与成本下降、政策助力以及消费者接受度提高,综合来看,目前是个很好的切入时机。”日前,上海哈啰普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啰”)Robotaxi业务首席科学家Yolanda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值此行业风口,哈啰近期宣布联合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共同出资超30亿元,成立“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安全应用与商业化落地。
随着头部企业依托政策开放与成本下探,行业商业化加速,哈啰此番携重金与生态伙伴强势入场,能否改写L4自动驾驶的商业化竞争格局?
打造聚合平台
当前,哈啰Robotaxi团队已有百人规模。Yolanda表示:“此次合作,蚂蚁集团在AI基础建设,AI算力、算法的研究上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助力。宁德时代可以在车辆上提供滑板底盘、电池动力技术等方面的集成和支持,为自动驾驶提供安全底座。哈啰作为出行平台则提供在出行和运维上积累的能力。”
在业务开展上,Yolanda对记者称,哈啰会以AI和数据为驱动,采取差异化策略,第一阶段计划打造一个多层级可灵活接入的运营平台,适配不同车型以及公司。对于接入运营平台的公司,提供运维体系(包括人力和系统)以摊销运营商成本,同时提供充换电、清洁维护、停车场以及维修点等服务,实现人员和资源的复用。
今年以来,Robotaxi商业化节奏提速,主要是L4自动驾驶技术初步成熟。天风证券研报预测称,2025年或是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元年,预计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有望从2027年开始迅速增长,于2030年达到接近5000亿元的规模,达到2027年的22倍,在智慧出行中的渗透率达到32%。
Yolanda认为,L3的发展为L4能够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提供了依据,可以看到各家车企针对L3推出了相应的车型车款,几乎都是计划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量产落地。从某种意义上看,产业化已经走到了临界点。随着L3大规模量产的落地以及政策不断成熟和完善,针对L4的政策也会逐步出台,我们乐观地看到L4大规模商业化量产落地的可能性。
“作为出行平台,我们在数据获取端会与合作伙伴协作。我们特别关注的是那些难以处理的‘长尾场景’数据。作为后来者,我们可以利用行业已有的开源模型基础,将更多精力集中在攻克这些尚未解决的复杂问题上。”Yolanda向记者介绍,结合真实驾驶数据和模拟仿真数据,哈啰的数据积累正在进行中。
有业内人士指出,哈啰早期依赖共享两轮(单车/电单车)业务,然而该模式盈利挑战巨大。其招股书披露,仅在2018年至2020年的三年间,公司累计亏损接近50亿元。
面对盈利压力,哈啰近年来积极寻求突破,从最初聚焦的“两轮”出行,逐步向更广阔的“四轮”领域拓展。公司先后涉足网约车、顺风车等综合出行服务,试图构建更丰富的业务生态,以分散风险并探索新的增长点。哈啰进军Robotaxi并非偶然,而是其持续战略转型的一步。
多重考验
通往Robotaxi大规模商用的道路并非坦途,哈啰与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多重考验。
Yolanda坦承了主要障碍:“在法律法规层面,Robotaxi想要大规模上路行驶,仍需政策层面更多的推动和支持。其次,要实现真正落地,Robotaxi不仅需要技术本身过关,更需要形成成熟的产品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闭环。但目前行业的运营覆盖密度还远远不够,难以支撑这种闭环的形成。”
“目前Robotaxi的整体市场规模还很小,大部分参与者都处于投入巨大、回报有限的‘烧钱’阶段,这对哈啰的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资深AI专家、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也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L4自动驾驶是技术和资本双重密集型的“硬骨头”,哈啰面临三重挑战,需要联合拥有核心自动驾驶技术或整车制造能力的巨头组建更紧密的技术联盟。
第一,技术积累存在差距。L4技术的成熟极度依赖海量的实际道路测试数据来迭代算法,哈啰缺乏自研技术的历史沉淀,依赖外部合作可能难以快速构建起坚固的核心技术壁垒。第二,资金压力巨大。虽然首期30亿元投入不小,但与头部玩家相比可能仅够支撑初期研发。如果在未来两三年内,无法在Robotaxi或类似场景上找到可行的赚钱模式并形成商业闭环,资本市场的耐心可能会消退。第三,生态协同的局限性。尽管有宁德时代和蚂蚁集团的加持,但这两家合作伙伴在自动驾驶最核心的感知系统和决策算法等关键环节上,能提供的直接赋能相对有限。
有汽车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Robotaxi赛道已汇聚了百度Apollo、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玩家,T3出行、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等出行平台跨界者,以及积极布局的主流车企。面对多层次竞争格局,作为后来者的哈啰能否在核心技术与应用场景上实现破局突围,考验重重。
张翔进一步指出,尽管看起来入局者不少,但多数仍局限于小范围测试运营,真正的市场竞争尚未白热化。哈啰面临的直接挑战在于技术基础,研发自动驾驶平台、构建核心算法、进行海量数据训练和采集,这些都是哈啰以前没做过的新领域,难度不小。政府目前对此并无补贴,全靠企业自身投入。Robotaxi离真正商业化越来越近,哈啰能否坚持到政策落地的那一天,将是关键。
(编辑 郭之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