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最具争议的设计是自动启停,为何能沿用至今?

如果说隐藏式门把手是新能源汽车最具争议的设计,自动启停则一定是燃油车最令人头疼的功能。

功能与特点

有汽车爱好者期望讲一讲自动启停为何能沿用至今。

咱们就先来讲一讲自动启停(SST)功能的作用,只要充分了解功能和特点则能够得出答案。先来看图片,start&stop缩写为SST,意思是自动启停;有些车辆的启动按键有“ON/OFF”选项,其作用是用于打开和关闭自动启停功能,而有些车辆没有该按键,那么自动启停则无法关闭。

 

自动启停功能有一个作用和两个缺点。

1.作用是省油。

自动启停会在车辆刹车并停稳之后,自动给发动机熄火;汽车的怠速状态是一直耗油的,怠速是发动机以恰当的转速运转,等待驾驶员的操作指令;怠速转速一般为800rpm,开启冷空调之后会达到1200rpm左右,气温低也会造成怠速转速的升高。燃油车使用的发动机是四冲程,曲轴转两圈做功一次;每次做功都需要消耗燃油,所以怠速自然是要耗油的。并且怠速的耗油量并不低,理想气温环境中的低负载状态,每小时耗油量大约为发动机排量的一半;开启空调或气温过低的话,每小时耗油量则与发动机排量相当,比如使用1.5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或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汽车,怠速油耗则可以达到1.5L/1h(一点五升/一小时)左右。

那么有了自动启停即可在停车后熄火以避免怠速耗油,所以有这项功能的汽车确实更省油。

 

两个缺点:

  • 考验电瓶
  • 没有冷风

在实际用车场景中难免会遇到拥堵路况;有些司机常年在拥堵的城市区域用车;那么汽车就会在走走停停的过程中高频率的启动和熄火发动机,而启动发动机是比较耗电的,于是燃油车的启动电瓶则很容易亏电——即便是专用电瓶也不例外。这就是许多汽车用户上车就会关掉自动启停功能的原因,毕竟更换一块专用铅酸电瓶的费用可能要上千元,与节省的燃油相比或许是得不偿失的。

 

同时燃油车一旦发动机熄火则冷空调无法使用,因其系统压缩机是依靠发动机曲轴运转来带动;压缩机停转则无法给蒸发器降温;所以只要发动机熄火汽车就没有了空调,在炎炎夏日里,在路上频繁的等待信号灯,车内温度时高时低,这种用车体验可以说是相当糟糕的。

自动启停功能的缺点确实大于省油的优点。

但是汽车制造企业一定会使用,因为有利于车企。

 

原因与方法

车企是一定会偏爱自动启停功能的,因为在油耗测试环节中不需要考虑驾乘体验。

汽车的测试油耗高低是很重要的,其数据不仅能给消费者一个更好的印象;同时还能够为车企降低积分压力;汽车行业的“双积分”管理方法让车企不得不想尽各种方法降低油耗,尤其是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偏低的车企是,其有必要通过降低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抵冲积分压力。

而自动启停功能客观上可以有效降低车辆油耗,所以这项技术则必然会被车企认可。

至于实际使用体验则要放在第二位。

 

逻辑是这样,燃油车总会使用这项功能。

作为车主却更注重用车体验,那么要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如果车辆的自动启停可以永久关闭则最好,如果每一次都要通过“ON/OFF”手动关闭则建议去刷新系统;许多车辆的系统在更新之后是可以永久关闭自动启停的。对于连手动关闭按键都没有且无法刷新系统的车辆,车主只有两个选项,第一个选项自然是适应。

第二个选项适合所有车辆,燃油车在空调出风口调整向前挡(除雾)方向或者直接打开前挡除雾系统的时候,自动启停功能是不起作用的;因为前挡除雾默认用冷风,发动机熄火则无法给空调制冷,所以只要前挡除雾就不会让发动机熄火。

 

另一个方法是将汽车的行驶挡调整到特殊前进挡模式,比如S(sport)运动挡、L(low)低速挡,以及M(manual)手动挡;在司机需要手动控制车辆行驶状态的时候,发动机必须“全时待命,”此时也是不允许发动机熄火的。

避免发动机自动启停的方法就是这样,供参考。


(汽车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