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
这是一些网友们口中所谓的“三大汽车反人类设计。”
究竟哪一个最应该改呢?
目前呼声最高的是隐藏式门把手,似乎不论是汽车爱好者还是自媒体博主都很关注;认为应当优先改进的理由是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不容易打开。可是截至目前为止,有多少起交通事故出现过隐藏式门把手无法打开的情形?相信没有一家媒体可以给出准确答案。毕竟相关交通事故的报道是很少的,一年中可能也找不出几例来;而一年中的交通事故数量会有数十万起,如果要精准统计相关交通事故占比的话,最终结论可能是完全没有说服力的。所以类似的文章或视频大都是非常主观的解读,无一能拿出精准的数据作为论证。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则非常清晰:
有一股力量在刻意针对普遍使用隐藏式门把手的汽车产品和品牌;虽然笔者并不想被评价为“红棍”或者“拳民,”但客观上确实是自主品牌汽车使用隐藏式门把手最多。
那么近期对于隐藏式门把手如潮水般的恶评是不是在有意针对自主品牌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在三项所谓的“反人类汽车设计”里,只有隐藏式门把手是提高而非降低车辆制造成本的设计。
普通门把手的制造成本非常低,因其仅仅是金属框架加工程塑料盖;其成本之低甚至不比普通家用门的门把手更高。而隐藏式门把手有触摸感应装置、按键锁止装置、弹性元件、电控单元和电动机等一系列零部件,其制造成本要比普通门把手高数倍。
所以车企选择这种门把手一定是有道理的,其道理就是能降低风阻系数以刷出漂亮的数据;重点是能够提高车辆的科技感,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初级用户对智能汽车的追求,这是无可厚非的。
至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隐藏式门把手并没有问题;当然不否认有些汽车爱好者主观上就是讨论这种设计,这当然是允许的,可是现在依然有大量的汽车不使用隐藏式门把手,去选即可。而不喜欢、不购买使用隐藏式门把手的汽车,还要跑去骂人家,这可不是具有正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会去做的事情。
正常汽车消费者或爱好者是不会这么做的,也不会如此无聊。
那么这种“澎湃的热情”则难免令人怀疑是充来的,这并非不可能。
依然从成本角度分析,虚拟按键和全景天幕才更值得关注并推动其改进升级。
虚拟按键没有触感反馈,在屏幕上按按键的感受完全相同;且操控界面会定期更新,更新则可能带来变化。所以使用大屏幕触控基础功能无法形成肌肉记忆,于是在用车过程中难免需要看屏幕——开车的时候看屏幕和看手机没有本质区别。虽然此类车辆也有语音控制功能,但识别精准度有待商榷,尤其是在车内有其他人交谈的时候;而且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使用语音控制,否则难免尴尬。
所以基础功能的物理按键是需要保留的,但是在不得不使用大屏幕的基础上保留物理按键,客观上会大幅增加车辆制造成本。
于是才有炒作“全触控座舱”的话题。
全景天幕是非常鸡肋的设计,天窗的功能不应该只是采光,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车辆通风。可是只有全景天窗才能打开,而全景天幕只是不能打开的玻璃车顶。
为何不使用全景天窗而使用全景天幕呢?
有些观点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抬高了底盘底板,为了保证车内立体空间才不得不用天幕;但是全景天窗并不会比全景天幕占用更多立体空间,这个理由是完全说不通的。真正的原因是全景天窗需要有开合的设计,需要有遮光板或遮光帘,其制造成本显然高于全景天幕的一块大玻璃。
要知道有一些全景天幕甚至连遮阳帘都没有。
虽然这些全景天幕的玻璃能有效阻隔紫外线,但是光线中会产生热能、提升温度的不是紫外线而是红外线。没有遮阳帘则无法有效阻隔红外线,反之,即便是半透明的遮阳帘也会有很好的阻隔作用,所以没有遮阳帘还是在降低成本。
结语:
从成本角度分析所得结论很清晰,隐藏式门把手是成本更高的设计,如果其缺点大于优点则车企必然不会采纳。
反之,将隐藏式门把手推到风口浪尖上,其结果难免令人质疑。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实为降低成本却能描述的很高级的设计,虚拟按键首当其冲,全景天幕必然能排在第二;即便也有许多自主品牌的车辆用后面两个设计方案,这个结论也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