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向高·向新·向优
——乌鲁木齐『三向』发力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 |
在广汽传祺汽车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的总装车间,工人正在组装汽车。 |
![]() |
在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无数白色米粒状的聚丙烯新牌号产品被打包成袋,运往下游企业。 |
![]() |
4月18日,在东风风神奥动经开万达站,出租车司机将车辆驶至指定位置后,机械臂自动取下旧电池,再换上满电的新电池,整个过程仅需三分钟左右。 (本报全媒体记者王丽丽摄) |
![]() |
在新疆天山电梯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手臂在配合工人生产。 |
![]() |
金风科技位于乌鲁木齐达坂城区的零碳数字智慧工厂生产场景。 (本版图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
乌鲁木齐一季度经济观察
实体经济的“烟火气”在企业,企业的活力看生产线。一块煤从黑变白,再经过一系列程序,成为高端地毯的原料,这是新技术赋能生产一线带来的“车间变革”,推动着乌鲁木齐制造业迈向高端。
当机器人进入工厂“实训”,数字孪生技术为车间装上“虚拟分身”,这是智能化对生产方式的重塑,推动着乌鲁木齐制造业新意涌现。
航天、交通都用得上的新材料项目,以打造新疆首家“灯塔工厂”为目标的全球标杆纺纱基地项目落地,这些新项目将推动乌鲁木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华丽蝶变。
今年以来,乌鲁木齐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制造业向“新”求变,持续提升发展优势、创新发展动能、优化发展生态,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塑造工业经济新优势。
向高而攀 科技赋能加快产业升级
一季度,乌鲁木齐先进制造业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创新力,增加品牌价值,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迭代。
——这种高,是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带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攀升。
一块煤能做什么?
5月9日,在位于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的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一块煤能变成白色米粒,最终用于制成地毯。
一季度,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首批1100吨聚丙烯新产品GX2026S顺利产出,其中500吨将出口中亚地区,应用于高端地毯制造领域。
用聚丙烯新产品GX2026S生产的地毯是通过GX2026S粒子,先纺成丝线,在每一条丝线里有300根丝束,通过线的热处理工艺,最终形成用于纺织的地毯丝束,再通过纺织机织成地毯,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做出不同地毯规格。
作为新疆大型煤制烯烃企业,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将继续围绕煤制烯烃产业链,不断开发更多高端聚烯烃产品,推动煤制烯烃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发展。今年一季度,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累计生产化工品69.45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27.1%,实现首季开门红。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质量技术部业务经理刘义说,今后,在聚丙烯方面,企业还要开发一款高溶脂透明聚丙烯专用料MT40以及高压聚烯,开发一款低密度重膜包装1810D专用料。MT40主要用在一些大型整理箱方面,180D主要用在一些种植包装膜方面,比如像大棚膜热收缩膜等方面。
——这种高,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高度嵌合。
在双钱集团(新疆)昆仑轮胎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年产120万条的全自动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该企业是一家集轮胎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几年,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改造,建成了中国轮胎行业新一代“工业4.0”标准的智能型生产工厂,产能得到大幅提升。今年4月份,公司完成20.16万条轮胎生产,创下了建厂以来的单月历史新高。
在新疆乾坤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对原有的智慧粮库管理平台进行深度研发。智慧粮库管理平台里的代码、程序,犹如“粮仓守护者”,如同给粮仓装上了“最强大脑”。
新疆乾坤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为主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的智慧粮库管理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在全国10个省区推广应用,其中新疆70%的智慧粮库都是由其承建。
——这种高,是站在更高的视角,以未来的发展布局今天的产业。
汽车产业是高端装备制造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今,乌鲁木齐汽车企业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推动制造业进一步向高攀升。
在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只见工人们熟练地在生产线上组装零部件、调试设备,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一季度,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产值实现15%的增长。其中,新能源车型订单占比超三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
近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品牌东风风神汽车已在乌鲁木齐投运了3个换电站。公司出行总监曹校笑说,6月底前,在乌鲁木齐将再增3座换电站。同时,企业也将积极探索与其他领域的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与能源、交通、信息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乌鲁木齐构建绿色、低碳、智能的出行生态贡献力量。
向新而进 数智转型激发生产动力
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是提高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一季度,来自乌鲁木齐制造端的“数智赋能”正为产业发展激发新气象。
机器人成为“打工人”?这并非想象。在广汽传祺汽车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总装车间,机器人已然“入职”汽车生产线。
1000多个零件,经过60多个工位组装,10分钟下线一辆汽车……5月9日,在广汽传祺汽车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总装车间,工人们在生产线有序忙碌,智能操作机器人穿行运送各类零配件,人机协作场景,让智能制造有了更具象的表达。
今年,广汽新疆公司订单不断,传祺M8、传祺GS8、传祺E8、影酷等20余款车型均已实现量产,特别是MPV系列的传祺M8、影酷等车型受到了新疆旅游市场的青睐。按照目前的生产计划,广汽新疆公司今年全年预计产销目标8000辆。
今年,乌鲁木齐引导企业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通过数字赋能推动钢铁、石化、新能源、新材料、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在改造升级中焕发活力、蝶变发展。
当车间装上“大脑”、生产线走进“云端”、产品在“出生”前就有了“主人”,柔性制造提升了生产过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制造的逻辑正发生改变。
让效率更高——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卓越级智能工厂——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数据共享互联的零碳智能工厂位于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该公司制造中心区域生产总经理兼制造工艺部长陈永刚介绍,工厂在风电装备生产、经营、能耗方面,持续推行智能化、数字化建设,有效提升风电装备制造水平。
“在厂房面积不变情况下,生产周期由原先的6天缩短至4天,生产节拍由原先的8小时缩短至3小时,整机交付周期比以往缩短30%。”陈永刚说,企业生产成本整体降低20%,每年减少碳排放5200吨。
让质量提升——
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新疆天山电梯制造有限公司借助数字化转型,让生产、管理等环节实现高效连接。今年,公司在往年生产线智能化提升,以及产品运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配置了最新电梯智能管理系统,在滚压线、喷涂线等工序也都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可精确生产出各类新型电梯。
公司董事长钟建国说,智能化设备可以按照要求,将物料精准切割成生产所需尺寸,剩余的边角料也能用于生产小零部件,既节省成本,还实现绿色生产。
让全链条协同——
5月9日,在甘泉堡新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智慧能源”指挥中心,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与激光甲烷云平台,正在对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内85公里的天然气管网运行状态进行全天候双重智能化监测,企业目前已经构建起了从监测到预警再到处置的全链条智能管理体系。
甘泉堡新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合盛调压站站长陈磊说,他们共设置了246个监测点位,这些点位都是根据场站可能发生泄漏的风险点来设定的,以确保发生泄漏时能够迅速精准定位。
向优而行 绿色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不同的企业类别,相同的“打法”,指向的均是乌鲁木齐优势产业发展的速度和高度,丰富着乌鲁木齐“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
今年,在乌鲁木齐,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频频出圈。一季度,乌鲁木齐新能源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不断壮大乌鲁木齐风电产业规模,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中国绿发新疆中绿电技术有限公司在米东区建设的350万千瓦光伏项目去年实现并网发电,占地面积约20万亩,是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沙漠光伏项目,目前已步入运营维护阶段。
新疆中绿电技术有限公司经理助理常佳说,此项目年发电量60.9亿千瓦时,相当于3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每年可节约标煤183.5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74.48万吨。
国家电投乌鲁木齐乌拉泊村3.57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经过紧张建设,目前已进入风机吊装阶段,5月30日前实现全容量并网。
乌拉泊村3.57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共建设金风科技5台7.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建设1座35千伏开关站及附属设施。新建1回35千伏送出线路,接入110千伏菊花台变电站。
国家电投乌鲁木齐电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镔说,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绿色电能8300万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对比,每年节约标煤2.56万吨,实现年经济效益约2000万元。
新材料产业是另一种“打法”,除了上马新项目、开发新产品,还不断吸引优质项目,实现强链补链延链。
乌鲁木齐新材料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硅基、铝基、碳基等多产业集群齐头并进,同时,更多新材料产业项目落地乌鲁木齐,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也在不断壮大。
一季度,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与安徽省新方尊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总投资60亿元的泡沫铝和3D打印增材智造空间金属新材料西北总部基地项目落地乌鲁木齐。
3D打印增材智造空间金属新材料项目是利用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通过电脑建模形成模型,再利用路径规划软件对模型进行分片处理,逐层扫描、逐层成形。
“我们的泡沫铝新材料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交通、建筑等领域,量产后可实现泡沫铝材料的自主可控。”安徽省新方尊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刚说。
一季度,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瞄准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成功签约泡沫铝、再生铝、精细化工、储能电站及设备制造、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绿色甲醇、智算等多个延链补链强链拓链项目,形成了战略性产业投资布局。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主任副教授邓磊说,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能源、矿产等产业基础,通过产业链延伸、技术赋能、模式创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源创新力,实现产业增值与消费升级的双向驱动。
新疆中科类脑智算科技有限公司于去年5月落户乌鲁木齐,投资运营皖疆绿色算力科技产业园。公司项目总监于山江说,在打造“东数西算”新疆枢纽节点、推进“中数新算”即中西亚数据新疆算的同时,积极布局智慧电力业务等领域。今后将推出生态伙伴计划,共同构建健康、活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从车间里跳动的创新脉搏,到产业集群的蓬勃生长,乌鲁木齐正以“向高而攀、向新而进、向优而行”的铿锵步伐,在新型工业化浪潮中勇立潮头。这里既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的转型智慧,也有新兴产业“新芽成栋梁”的创新活力;既有科技赋能的硬核实力,也有绿色低碳的发展底色。未来,乌鲁木齐将继续以产业升级为引擎,以创新驱动为燃料,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征程上加速奔跑,让工业经济的“新引擎”轰鸣作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本报全媒体记者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