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理想汽车主打增程,外面全是唱衰的声音。有人甚至放话:这公司撑不了几年。可现在,理想的增程车卖得满地跑,成了新能源市场的香饽饽。为什么?因为增程车解决了很多人的实际问题。它既能用电跑,也能烧油跑,不用担心充电桩不够用,也不用怕半路没电趴窝。尤其在一些地方,充电桩少得可怜,增程车简直就是救星。
当然,增程车也不是没毛病。比如电耗高,车身重。拿小鹏G9和理想L6比,G9百公里电耗13.9度,L6却要21.1度。重量上,G9是2196公斤,L6重了134公斤。开起来,悬挂压力大,质感差了点。还有,亏电的时候,增程车动力弱,发动机噪音也明显。很多人吐槽,开着像“拖拉机”。这些问题,确实存在。
但你换个角度看,这些问题在全球市场压根不算啥。放眼世界,充电桩多得像中国这样,随手就能找到超充站的国家,屈指可数。在印度,高峰期轮流停电是常态;在非洲,一场大雨能让城市断电半天;欧洲也不省心,法国去年高温,电网老化,直接限电到半夜。这种情况下,纯电车咋活?增程车就不挑条件,油电两用,跑哪儿都不慌。
更厉害的是,增程技术没停在原地吃老本,它在飞速进化。比如小鹏,年底要推的新增程车,纯电续航直接飙到430公里。这啥概念?以前大家觉得增程车电池小,跑不了多远,现在这续航都快赶上纯电车了。更别提超快充,12分钟能充80%的电,1秒钟补1公里续航。这体验,哪还是“过渡技术”?分明是奔着纯电车的方向卷!
不止小鹏,宁德时代也在搞新电池,其他车企也在增程上下功夫。他们的目标很简单:让增程车开起来像纯电车,省心又好用。比如亏电体验,以前是增程车的软肋,现在新车用超静音增程器,噪音小,抖动少,哪怕没电,也不会让人觉得像坐“老牛车”。这技术进步,硬是把增程车的短板给补上了。
再说回中国市场,为啥增程车这么火?因为咱们国家大,城市和乡村差别也大。一线城市充电桩多,纯电车开着方便。可到了小县城,充电桩可能就那么几根,还不一定好使。增程车就不挑地方,城里用电池,乡下烧油,啥路况都能应付。更别提油价高的时候,电费比油费便宜,谁不喜欢省点钱?
全球市场也一样。南美、中东、东南亚这些地方,电网不稳,充电桩稀罕。增程车不靠充电桩,照样跑得欢。相比纯电车,增程车就像个“全能选手”,哪儿都能混得开。难怪车企们现在都掉头,争着抢着做增程。谁能想到,当年被嘲笑的“过渡技术”,现在成了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