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车辆的刹车系统,老司机们往往特别重视。因为,刹车距离对行驶安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甚至一米的差异就可能意味着事故的发生与否,乃至生与死的边缘。因此,许多车迷会进行一些刹车系统的改装。最常见的做法是更换大型刹车卡钳和配备多活塞的分泵,比如四活塞或更夸张的六活塞版本。此外,为了更好的散热和耐用性,通常还会更换刹车盘。加上其他小配件,一整套改装费用可能高达几千甚至上万元。那么,这样的改装真的能缩短刹车距离吗?
实际上,要真正缩短刹车距离,需要系统性地改装多个部件,仅靠更换卡钳的效果并不大。许多人选择更高级的刹车卡钳更多是出于外观考虑,让车辆看起来更具性能感,仿佛拥有赛车般的档次。为何更大型的卡钳并不能显著改善刹车距离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在城市道路条件下,车速通常在60km/h左右,即使上高速公路,也很少超过120km/h。在这样的速度范围内,原厂的刹车系统已经足够应对,制动力并不是制约因素。汽车制造商同样十分关注刹车性能,如果简单的更换卡钳就能明显缩短刹车距离,他们早已这样做了。实际上,刹车的本质是通过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的,这个力决定了车辆的停止。
在120km/h以下,原厂的刹车系统足以产生足够的力使轮胎抓地力达到极限,并触发ABS系统介入。这意味着当紧急制动时,刹车分泵并不会完全锁死刹车盘,而是会有ABS介入自动调节,防止轮胎抱死。这显示了在大多数情况下,原厂的刹车系统已经足够强大,超出轮胎的抓地极限。
2.后市场改装的刹车卡钳可能与车辆原有系统不完全匹配,未经专业调校可能导致ABS系统响应不准确,不论是过早还是过晚介入都可能影响刹车效率。
当然,改装的刹车卡钳并非完全无用。例如,在超高速行驶时(如160km/h以上),刹车距离的确可以有明显缩短,因为车速越快,所需的制动力越大。此外,高性能的刹车系统还具有优异的耐热衰退性能,在长时间高负荷制动下仍能保持稳定的制动力。
在日常驾驶中,即使是高速行驶也不超过120km/h,而汽车制造商在设计刹车系统时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对于大多数驾驶情况而言,原厂的刹车系统已足够使用,无需额外升级卡钳、分泵等部件。
如果确实追求更优的刹车性能,除了改装刹车系统外,更换更高抓地力的轮胎也是必要的。同时,增强车辆的悬挂系统特别是前轮部分,避免因重心前移导致的悬挂压缩和尾部抬起现象,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