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关键方向,其全面量产的时间备受行业关注。目前,业内普遍预计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2030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从技术发展来看,多家企业已取得重要进展。例如,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小批量生产硫化物路线电池;广汽埃安宣布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装车;长安汽车计划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量产,能量密度有望突破400Wh/kg。国际上,丰田汽车宣布2026年小批量试产,2030年后大规模生产;本田汽车2025年1月起试生产纯电动汽车全固态电池;日产计划2028年推出配备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
然而,全固态电池的全面量产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成本方面,硫化物电解质对生产环境要求苛刻,设备投资高达传统产线3倍;在工艺上,固—固界面阻抗问题导致电池循环寿命不足;在稳定性上,全行业尚无量产能力。此外,车企与电池厂的协同能力、材料供应链的成熟度,都将影响商业化进程。
尽管面临挑战,但固态电池的发展前景依然光明。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第一代硫化物电池(2025—2027年)能量密度将达400Wh/kg,第二代(2027—2030年)突破500Wh/kg,第三代(2030年后)剑指600Wh/kg。届时,搭载固态电池的高端车型将成为车企利润增长极,电池企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可以预见,2027年或成固态电池产业分水岭。随着技术路线的博弈见分晓,量产成本有望降至每瓦时1元以下,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普遍突破800公里。这场由材料革新驱动的能源革命,不仅关乎企业生死,更将重塑全球新能源产业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