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李雷韩梅梅之后,国民床单也在网络上走红。儿时相伴的各种物件,一件一件地被人们晒在网上……熟悉又陌生,亲切而温暖的记忆一下子弥漫开来……80后的怀旧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怀旧”英文的对应词是nostalgia。从西文词源角度考察,nostalgia源于希腊语的nostos和algianostos,是“返回家园”之意。algia即痛苦的状态,连起来便是指渴望回家之痛苦;后发展为病理学用语,又指“思乡病”,及至近代,“怀旧”的含义已逐渐远离医学等应用范畴,指向个人的意识和社会文化趋势。
一般认为只有那些历尽沧桑的老年人才怀旧,但在中国,怀旧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们已在网络上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怀旧。
有人认为80后的怀旧是沉湎过去、无法断奶的表现,也有人认为怀旧是排解现实压力、寻求群体认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不论如何,怀旧的起因总是比较--与过去的时光进行比较。
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记忆不光是过去时间在我们脑海里打下的印记;它是一个看护人,守护着那些对我们最深切的希望和最深切的恐惧、有意义的时刻。”怀旧则让我们“回”到过去自由选择,选择希望沉浸其中的各个时期,此时似乎过往的一切都是好的,有诗意的,而现实是剥夺了诗意的,令人不满的。它无法和美好的过往相抗衡。
80后的症结也恰是如此,他们在童年时期接受了传统式的带有革命信仰色彩的教育。但中国社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开始发生质的飞跃,从原来的教条僵硬、不关心世俗价值,开始变成一味追求效率和速度,讲究个人绩效和财富,高度商业主义,温情在慢慢消逝。
一方面集体给予的保障逐渐隐去,另一方面自主设计人生的理想开始萌芽。童年时期被灌输的意识和信仰在80后的青少年时期并没有得到强化,而是随着社会的剧烈变化而逐渐被现实解构。
陆续进入而立之年的80后,要自主寻找工作,面对狂飙的房价,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蚁族”“房奴”“裸婚”等众多时尚(微博)名词背后,折射出这一代人生存的压力和焦虑。青少年时期的无忧无虑,和进入社会后的残酷现实,这之间的巨大反差让他们更想寻找某种安抚。
因此,有人认为,怀旧就是一种安抚,是对激烈竞争的现实的安抚。其实,从价值观层面说,“信仰迷失”也把他们推向了怀旧。
成年后,80后在价值观剧烈冲突及残酷的现实面前,便陷入了信仰危机。他们大多数的信仰可能仅仅是多挣钱,通过努力积攒起买房的首付,再获得好一点的社会地位。
没有明确价值标准和坐标,没有安全感的他们通过“怀旧”来寻找共鸣,获得认可。于是,怀旧情愫成为了一种自我保护。
[来拓荒族发布属于您的资讯,五分钟上头版,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