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古镇,知名的很多:周庄,甪直,同里......
常州的古镇不多,杨桥古镇可能有人听过,还有一个焦溪古镇,估计外地人知道的就很少了。
焦溪古镇现下辖于天宁区郑陆镇,地处常州、无锡、江阴三市交界。据说,因完整保留了1200余年前的江南古村风貌,被列入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这个国庆不想出远门,于是就把焦溪古镇排上了行程。原因很简单,这样一个小众的地方,不至于“堵车”和“排队”。出发前,导航上都搜不到焦溪古镇,只有焦溪镇,想着应该离得不远。对于这种探秘性质的寻访,对我来说更具吸引力。于是,一脚油门,踏上了寻访焦溪古镇之路。
说心里话,焦溪古镇比我想象中好些,本对这个尚未开发的古镇没抱太多希望,然而发现还是有一些看点的,尤其在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的国庆佳节,这里依旧可以享受到特有的清净,惬意啊。
江南河流纵横交叉,水系发达如一张鱼网,人们展开了逢水逢河架桥的理念,保证道路交通的畅通。小桥流水,民居沿河岸而居是江南特有的格局与特点。
焦溪古镇不大,沿河而建,从这个古镇的导览图上可以看出,“一河、四桥、五街、十三弄”, 沿河一共有4座古桥,依次是:青龙桥,戚安桥,中市桥,三元桥。
出发前做了些功课,发现常州市第七批文保单位基本都在这里。
三元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以“三元”命名,期望这里人才辈出,出类拔萃,“连中三元”。桥横跨于焦溪南街和南下塘之间的龙溪河上,是一座东西走向的纵联并列式单孔石拱桥。
沿着河边一路往前,长长的街道一眼看不到头,街道两排都是旧民居。
走在老街上,想起了我的童年和奶奶,我也是在这样的江南水乡小镇长大的。在街道上磨得发亮的石板路撒欢的跑,在小河的埠头边,小鱼网一网上来可以捕到很多小鱼,把它们养在透明的玻璃瓶里,那是一段多么快乐的童年啊。
一不留神,又到了下一代,孩子可以打酱油了。岁月啊,小偷!
像妙蔓丫头她们这一代孩子,对江南小镇的印象已经模糊了,我的童年记忆只属于我们那一代。
值得去的探寻的还有:中街后巷奚宅,强家弄是宅,美新照相馆,徐家祠堂等等。
中街后巷奚宅,强家弄是宅等民宅,基本在河边一路走过去便能看到,徐家祠堂在主干道上,目前外观已经刷成白色,完全看不出是祠堂的模样,大门紧闭。
仇家弄,这巷子太美了,完全看不到头,两边大红灯笼挂着,非常有感觉。我觉得这里是整个焦溪古镇最有味道的地方。
巷子里的房子大多都是老房子,长出了青苔,墙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倾斜,岌岌可危,整修迫在眉睫。可见外墙墙体四处用铁钉钉着,用以加固。
一路寻找着美新照相馆旧址,地址上写着仇家弄,便一路问过去。
一位热心的老人引路,带我过去。
我为什么要找这个美新照相馆旧址呢?说起来还是有些来历的。
据记载,美新照相馆旧址,建于清咸丰年间,建筑为江南传统二层小楼,硬山式砖木结构,一进五开间,大门上方有“摄影室”三字砖刻。20世纪30年代,摄影师徐蕴珊买下该楼开照相馆。焦溪美新照相馆远近闻名,附近乡镇百姓多来此拍照。日军侵华期间,周边乡镇民众的“良民证”都是到此拍摄的。
最后的结果未免有些遗憾,一栋高大的水泥楼房外面水泥墙面上,这样一个简介和一块文保单位的牌子。
热心的老人还带去看了旁边的进士楼,进士楼两旁一边是明弄,一边是暗弄。暗弄据说是古代下等人走的路,漆黑一片,没有当地人领着,我断不敢进去,有点奇幻之旅的感觉。
漫步在古镇,空气里飘着到羊肉的味道,走过这座桥,好多家羊肉馆。之前不喜欢吃,总觉得有羊膻味,焦溪羊肉可是出名的,正好到了饭点,就在街口最大的一家点了羊肉。
第一回吃羊肝,感觉比猪肝好吃,很鲜。烤羊排外焦内嫩,没什么膻味,好吃。羊肉是称重量的,价格也还可以,4根这么大的烤羊排62元,味道跟我之前在银川吃的差不多,果然名不虚传。
一些老食品店隐藏在街巷内,吃饱了还不忘买了些小特产带走。芝麻饼,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芝麻糍饭团,都是用豆油裹着糯米炸的。
尽管焦溪曾有的繁华和悠久的历史被现世掩盖,但朴实的小镇带着沧桑的烙印静默在江南,依旧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依旧是当地人心目中的名镇重镇。
古镇,无非就两种,开发和未开发。
已开发的,修缮一新后就朝着网红方向发展,商业浓厚,人潮攒动。那些还未开发的,就如藏在深闺中的姑娘,一切都是开始的模样。
没有开发,存在的问题就是:房屋老旧,无人居住,几近坍塌。河流污染严重,漂浮着生活垃圾,散发着臭味,完全找不到记忆中那个“梦里水乡”的感觉。街道路面崎岖不平,坑坑洼洼,一圈走下来白袜子变成了灰袜子。厕所,游客中心,问讯处,指示牌,游客休息区域,购物区域等各种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也看到焦溪古镇沿河老街正在进行整治维修,当焦溪古村邂逅人间烟火气,又会擦出什么火花?
你去过焦溪古镇吗?焦溪古镇能不能开发的起来呢?对于古镇的开发和维护,你怎么看?
来源:Forever七月木木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发布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