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旅游资讯报道,昨日上午素有“千狮千面”美称的“陕北炕头石狮展”在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展出。
炕头石狮子是北方农民放在炕头上拴小孩的物件,也称“拴娃石”,在陕北黄土高原最为常见,民间常将这种狮子当做传家之物。本次展出的108件陕北明清时期炕头石狮子是陕北石狮研究专家折晓军先生多年收藏的珍品。这些石狮子的模样、神态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其地域特色鲜明,风格朴实、简约,造型粗犷浑厚。
据专家介绍,陕北炕头石狮子一般从头顶到台座底部都刻有一些吉祥纹饰。从项颈通往尾部的修脊纹饰有贯钱纹、万字纹、寿字纹、如意盘肠纹、莲花纹、缠枝花卉纹,以及诸如螺旋线、秧歌图、迷宫图和编织纹等原始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着民间造型中最富特色的曲线组合和极强的寓意功效。“刻”在背上、“绣”在心中的吉祥,是家人对新生命直言不讳的关爱,也是一道贴在孩童身上的护身符。
据旅游指南介绍,在陕北民间习俗中,小娃娃从出生到12岁之前,要请神灵“保锁”,以求平安。狮子在佛教中就是护法灵兽,被保锁的孩子每过一次生日,大人就要从寺庙求得红绳,将其缠在石狮子上。孩子满12岁,就是所谓的“魂全”了,才把红绳绳解下来,编成一根红腰带系在孩子腰上,叫“开锁”,其过程神秘而富有寓意。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优府网】官方微信(微信搜索“优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