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旅游 > 旅游视野 > 正文

33处摩崖石刻,刻着多少西湖往事

旅游指南:杭州凤凰山管理处文物专家巡山时,在紫来洞发现一块有趣的铺地石,它其实是摩崖石刻,记录清朝“火警119”的工作方式;杀死岳飞五年后,身边忠臣凋零,宋高宗在皇城后花园(现凤凰山)写下“忠实”二字,思绪复杂……经历近10年的发现、整理和研究,10月13日,33幅西湖景区重磅摩崖石刻的拓…

旅游指南:杭州凤凰山管理处文物专家巡山时,在紫来洞发现一块有趣的铺地石,它其实是摩崖石刻,记录清朝“火警119”的工作方式;杀死岳飞五年后,身边忠臣凋零,宋高宗在皇城后花园(现凤凰山)写下“忠实”二字,思绪复杂……

经历近10年的发现、整理和研究,10月13日,33幅西湖景区重磅摩崖石刻的拓本在胡雪岩故居“老七间”展出。这些珍贵的石刻现存世最早有五代吴越和北宋时期,其中不乏钱镠、蔡襄、宋高宗赵构等名家手迹。凤凰山管理处主任金志敏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老师许力力邀杭城市民游客观展:“看摩崖作品,是跟古人对话,也是接触一种更高级的人生。”本次展览今天开始,持续到12月10日结束。


苏堤石刻


宋高宗为何在凤凰山写下忠实二字

国内旅游线路是从杭州的金钗袋巷进入元宝街,一直往西走,看见两层楼高的大白墙,没有窗户,那就是胡雪岩故居了。33幅摩崖石刻拓本展设在胡雪岩故居的老七 间,胡雪岩众姨太的“集体宿舍”。七开间,每开间3-5件拓本。老七间的正厅,屋内一块高高的匾写着“和乐堂”。就在这块匾的下方,挂着“忠实”二字的摩 崖拓本。这两个字非常大,长5米、宽2.8米。这可不是拓印的时候故意放大的哦。“这次展览所有的拓本都是按照原版1:1真实拓印。”凤凰山管理处副主任 邵群说。

在 当时书写工具和书写习惯的限制下,碑文上有这么大的字体实属罕见。此外,也反映了宋高宗赵构师承苏黄两家的书写风格,十分大气。宋高宗赵构在凤凰山的一块石碑上写下“忠实”二字时,正是他40岁生日,也是岳飞被杀害大约5个年头。现在这块石碑在凤凰山南宋皇宫遗址的边缘,因为南宋时的地面比现在的地面高出1.5米左右,所以这块碑被半埋在土里。20岁正式坐上皇帝之位、35岁杀死岳飞、40岁写下忠实二字,短短5年,可见宋高宗的心境转变。“这只是我的个人见解。当我通过这块摩崖跟宋高宗‘对话’,我心里想,他写这两个字的时候,会不会已经对杀害岳飞心中懊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教授许力微笑说。

据载,以前刻“忠实”的石碑上还设有一座“忠实亭”用来保护。所以,今天我们才能看到这么完整的碑文。

玉皇山上的七星缸是清朝时的消防119

巡山,是西湖景区文物保护者的日常工作。2000年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邵群巡山到玉皇山紫来洞,洞内光线十分昏暗,可是她依稀感觉地面一石块上有些纹路,打开电筒,她记录下了部分碑文。比对文献后,她赫然发现,历史的尘土之下,掩藏的是清代“重修七星缸记”碑。

虽然有小半块砖石破损,幸运的是文字部分都被完整保留了下来。我们才能在今日重温当年清朝官方“消防119”的往事。这块紫来洞铺地碑,跟玉皇山上不远处的 “七星缸”有联系。老杭州有一句容易记忆西湖景点的俗语,“一线天二郎庙三潭印月四眼井五云山六和塔七星缸八卦田九里松十里琅珰”。七星缸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古时杭城都是木质结构的房屋,一旦稍有一个不小心,洒了火星子,整个杭州城都要遭殃。公元941年7月,杭城大火,烧到吴越王钱元瓘家里,54岁的他惊吓过度而得病,8月就去世了。

清雍正年间,一位术士在观察了整个杭州城的八卦走向后建议,玉皇山紫来洞位于整个杭城八卦中的离位,而离位属“火”,玉皇山的整个山势又像一条龙,火龙窜动才惹得整个杭州城深陷火灾的阴影之中。为此,时任浙江巡抚的李卫决定铸七口缸放在玉皇山紫来洞东北角,用来镇住“离龙”。今天在玉皇山紫来洞的附近,游人可以看到这七口铁铸的直筒式水缸,按北斗七星图的方位排列,缸内储满了清水。

当时,对蓄水人员还有要求,一定要是道观里的小道士。按照规定,缸内的水一般不得低于九分,而若缸内蓄水少于七分,算是重大错误,挑水的小道士就要受到严惩。邵群说:“不是在道观里接受责罚,而是小道士要被拖到官府里挨板子。”这个清朝官方“119”,管理还真有点严格的。当然,除了“七星缸”,清朝的 “119”还有很多内容。比如老杭州人都知道的“城隍山上看火烧”,它是指站在吴山山顶的小亭子里,居高临下,观望杭城何处起火,以便及时准确地指挥扑救。

凤凰山寻得的低调石刻是吴越王做的皇帝梦

在展厅最南面的正中央有一副看似斜着的摩崖拓本,是不是印坏了?其实不是哦,所有的拓本是按原样拓印的,看似的倾斜,正是文物的真相。拓本上面的字依稀可辨,全文为“梁龙德元年岁次辛巳十一月壬午朔一日天下都元帅吴越国王鏐建置”。这是吴越王钱鏐为建郊坛而镌刻的摩崖题记。原摩崖石刻就在吴越郊坛一层平台的西侧,玉皇山原天真寺灵化洞附近的岩壁上,体量并不大,看起来很低调。此前,《淳佑临安志》、《西湖游览志》、《方舆胜览》等文献中,有关于该题记的记载,但几乎都写着“湮没不存”。

邵群当年曾按照这些文献中记载的地理位置,总是在那一块地方有意寻找。1995年,终于被她和同事找到。许力说,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图书馆翻到一本文献,记载了日本学者在光绪年间就有了这个摩崖的拓本。关于这篇钱镠“武肃王郊坛题记”,国际汉学界一度认为其拓本已在清代晚期遗失,但随着题记的重新发现,钱镠 手迹得以再次为世人所知。

各种好玩石刻窥见古人的浪漫生活

观赏摩崖石刻,不妨带一丝浪漫的怀古悠思,和古人来一场隔着时空的对话。“子中子固温伯”,这六个字,乍一看不过是古人到此一游的石刻。这块石碑就在南宋皇城后花园凤凰山的排衙石上。许力考证,“子中”是北宋名家曾巩;“子固”是曾巩好友、北宋进士林希;“温伯”是北宋大臣、王安石的同窗邓润甫。为什么在此刻上三人的名字呢?

许力给媒体描述了这么一幅场景:某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三个好友相约带上酒菜,到凤凰山登高闲游。童子在一旁温酒,三个好友则吟诗作对,好不惬意。兴致高昂,子中便在排衙石留下了属于三人的印记。古人的慢生活好不浪漫啊。

还有一副“幔石”的摩崖拓本。古人为什么会用“幔”来描述石头呢?“幔”意为为遮挡而悬挂起来的布、绸子、丝绒等。在这里,由三面高耸的石崖和一处不宽的入口围成一个半围合的状态,就像一个舞台。置身其中,流水沿崖壁冲刷而过。多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摩崖石刻。其实从质朴的岩画到有文字以后的摩崖石刻,古人把思想、情感记录在岩石上的方式由来已久。摩崖石刻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它既是先人与自然互动的一种艺术创作,更是寄托精神信仰的一个重要载体。


(旅游责编:宋萌 )
标签:旅游指南 国内旅游线路 西湖旅游 摩崖石刻 2014年10月17日 10:55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