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旅游 > 旅游视野 > 正文

中国游客应成为“流动的风景”

文明旅游之美,美在个人、美在细节,更美在安全。一国国民走出国境,既是国家形象的昭示,也是一方文明的播撒,映照着个体背后的国家治理能力。旅游指南:上海拟设不文明游客黑名单并纳入征信平台,无锡建居民出境不文明行为信息数据库,唐山不文明者再出境将遭严审……随着“十一”黄金周渐行渐近,…

文明旅游之美,美在个人、美在细节,更美在安全。一国国民走出国境,既是国家形象的昭示,也是一方文明的播撒,映照着个体背后的国家治理能力。

旅游指南:上海拟设不文明游客黑名单并纳入征信平台,无锡建居民出境不文明行为信息数据库,唐山不文明者再出境将遭严审……随着“十一”黄金周渐行渐近,多地针对海外旅游不文明行为公布“硬约束”,警示着中国人的海外形象又面临一次大考。

旅游本是轻松美好的话题,然而近年来,无论旅游文明还是旅游安全,在媒体的聚焦之下,都似乎有些沉重。前不久,在马尔代夫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以 一番幽默插话的方式强调,要教育我们的公民到海外旅游讲文明。矿泉水瓶子不要乱扔,不要去破坏人家的珊瑚礁。少吃方便面,多吃当地海鲜。言之谆谆、语重心长,既有对文明的要求,也不乏善意的提醒。

插队没商量,喧哗声震天,贪图小便宜,不注意卫生……中国人的旅游陋习,一度令人侧目。国外有媒体曾刊发文章,标题就是“让世界各国又爱又恨的中国游客”。 该文在分析中国游客带来购买力的同时,称中国人接过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接力棒,“到处讨人嫌”。的确,在国外一些景区,“请勿浪费”“请勿触摸”等专门的中 文提示并不鲜见,有的餐厅或商场甚至开辟独立区域专供中国人使用。这些表面上的“VIP”待遇,实质上反衬出少部分中国人不遵守旅游文明的现状,可谓让人脸红的提醒。

置身异国的文明场域,中国公民展示自身文明之美,也是在诠释国家之美;每一位中国人,都是展示国家形象的最好名片。据统计,2013年全年,中国出境旅游已达9819万人次,预计未来5年出境旅游总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在这种背景下,尽管绝大多数出境游的中国公民都比较注重个人素养,但由于每年约1亿人次的 庞大基数,即便只有微乎其微的人不讲文明,也极易让他人形成“刻板印象”。正因此,不论是否存在争议,类似埃及卢克索神庙“到此一游”、法国卢浮宫水池 “集体泡脚”等事件,都应成为反思旅游文明、激发“文明耻感”的契机。

出境游迈入“亿人次时代”的另一面,则是安全问题前所未有地突显。据国内旅游线路了解,早在1986年,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就曾告诫,世界正进入一个不同于传统社会的“风险社会”。近30年过去,人类社会今天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只多不少。今年以来,我国游客在越南、菲律宾等地遭绑架、抢劫等事件,也一再让人们领悟到安全的不可或缺。《中国游客境外旅游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游客在选择境外游目的地时,安全性和政治局势已经超过性价比,成为首要考量因素。这 些都表明,安全与文明相伴,同样是旅游的必需品。

文明旅游之美,美在个人、美在细节,更美在安全。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一国国民走出国境,既是国家形象的昭示,也是一方文明的播撒,映照着个体背后的国家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切实保障中国游客的安全和合法权益,有赖于相关部门不断发力,以实际行动诠释国家软实力,为海外公民安全提供更好保障。对于公民个人而言,应充分做好出行准备、密切关注有关信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减少安全隐患,避免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险境。

《礼记》有言,“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旅游不是天然的生活方式,文明也并非一天养成。上个世纪早期,美国人在英国人眼中难逃“暴发户”印象,日本游客也曾被欧美人翻过白眼。每个人从自己做起,把“文明”牢记于心、将“安全”摆到更高位置,我们就能带着憧憬从容启程、载着记忆平安归来,让中国游客成为寰球舞台上流动的风景


(旅游责编:宋萌 )
标签:旅游指南 国内旅游线路 文明旅游 游客 2014年09月27日 11:03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