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树下的乡土风情
洪洞县坐落于山西南部,临汾盆地的北端,东边倚靠着矗立的霍山,西是重峦叠嶂的吕梁山,沿着汾河水
由南向北的惯纵着,它是山西的第一人口大县。这里的风景迷人,自然风光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有着传统的民俗文化,自然资源丰富,是名符其实的文化重点保护对象和著名的风景名胜的旅游区,有着“莲花之城”的美称。
作为一名大槐树下的子民我无疑是非常自豪的。但为何小小的大槐树竟会如此出名呢?这要从明朝万历年间的“大迁移”说起。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元朝末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同时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致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明初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使农业有所恢复。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发生了“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
迁出的移民大部分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由于长途跋涉,有人要小便常常要向官兵打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就简化了就逐渐演变成“解手”所以说这个词语是这么转变过来的。六百年过去了,槐乡后裔已经遍布五湖四海,愿大槐树永远与海内外同胞根连根,心连心,永远记住这个“根”字。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槐乡父老也不例外,也有着独特地民俗风情。正因为有“大迁移”的说法才有了“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每年4月5号是中国丁亥年清明节我们槐乡人民通常把这一天定为“祭祖”的节日。万余名海内外古槐后裔齐聚洪洞大槐树下,同根同祖,一脉相承深情追慕六百年前从这里前往全国各地的古槐先祖。
所以说认祖归宗不但能满足回乡寻根的古槐子孙祭奠先人的愿望而且能够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能增进槐乡儿女的那种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