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山林地带,以放牧、狩猎为生,有“林中百姓”“云间部落”之称的图瓦人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即《新疆图志》所载“乌梁海”人。生活在白哈巴村的图瓦人,淳朴、善良、豪爽、好客,至今仍保留着朴素的部落文化和生活方式:使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种;住房是用松木垒砌的尖斜顶木屋;吃奶、肉和面食,也爱饮奶茶、奶酒;穿蒙古长袍、长靴,喜扎腰带、戴礼帽(女扎围巾)。图瓦人能歌善舞,通常用马头琴、口笛伴奏。
在白哈吧,一个雨后的清晨,天边露出了蓝天与暗红色的朝霞。但见太阳先将远处哈萨克斯坦大山的山梁染成红色,又慢慢爬上白哈巴村中的松树和桦树林梢,将其染得金黄通透,而雾气逐渐消散,形成云朵往天上飞,阳光透过疾走的云块洒向地面,使白哈巴村及其附近的山水树木人家变幻无穷,几乎每一秒钟都不雷同,厚重的色彩只有在油画中才能欣赏得到。
当村民们居住的古朴、独特的小木屋升起袅袅炊烟,错落有致散布于村中的栅栏被打开了,一群群牛羊走了出来,漫步到小溪边悠闲地吃草饮水,好一派安宁、静谧、祥和的景象。深秋,泛着金色光芒的白桦林、苍翠欲滴的松树;出没白桦林的牛、羊和马群,构成这里一道独特的迷人风景。
这里一天景致不同,尤其晨炊更为神奇。4日早晨7时,天刚亮,白哈巴村村头就站满了1000多名摄影爱好者。他们纷纷抢占“制高点”,把照相机固定在三角架上,上千个“炮筒子”沿出村的山路成一字儿摆开,等待晨炊的到来。7时30分,村里悠闲地走来第一群牛。面对上千个黑乎乎的照相机镜头和陌生人群,这些“大山之子”起初毫无介意地想凑到跟前“欣赏”一番,不料,“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惊吓得它们撒腿就跑。时,村里升腾起第一缕炊烟,渐渐地,全村炊烟四起。不知是炊烟呼唤出了太阳,还是太阳赶来陪衬炊烟,几秒钟之内,朝阳破雾而出,万丈霞光洒向白哈巴村。村里升腾的袅袅炊烟笼罩着古朴的木房子和白桦林,近看恰似一道薄薄的纱巾裹住了村庄,远看宛如茫茫林海深处突现的“烟海孤岛”。
美丽的阿尔泰山,自古被誉为“金山”,深藏于内陆腹地,美丽而神秘。这里的野山野水无处不入画,当你行走其间,你会真正领悟到宁静、美丽、和谐才是人类最佳的栖居地。在这里,你会感觉到生命已融入到一种自然的从容恬淡中。白哈巴村,虽小但很精致。随意点缀在村中木屋栏栅旁的白桦树,或金黄或翠绿,在晨光和夕阳下,闪烁金光,与木屋、炊烟、挑水的村妇,以及牧羊的孩童一起,营造着家园的温馨,释放着一种生命独有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