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就是技术首当其中,给予了技术太高的期望,于是很多企业的数字化走进了一个技术的困局里。
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可以说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不乏一些理论派拿着所谓先进的理论在摇旗鼓噪,在没有落地场景的前提下大吹特吹;也不乏一些软件公司在没有产品的情况下拿着PPT骗骗企业领导,把企业当成小白鼠,成功了就是行业最佳实践,数字化标杆企业,失败了那就是企业的管理能力问题了;更不乏一些企业领导喜欢弯道超车,数据都没有就直接上数据大屏,用虚假的数据来标榜自己企业实现了所谓的“数智化”,其实真实的情况就是数据与业务两张皮,系统无数据,Excel是大王;而这一切最后的最后还是技术默默的背起了所有,是错一切皆技术。
在草台班子式的管理下,数字化永远被困在技术的迷局里。
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有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实施推广,于是常见的最佳的做法就是自上而下,于是就有了“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这句话,而大量的事实也证明如果企业的一把手不深度参与数字化转型,那么失败的概率高达90%,由此可见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涉及企业战略改革的大工程,如果一把手总是口头重视,缺乏实际行动支持,那么很可能就会上行下效,消极应付之风盛行,加大系统的推广应用难度,很多数字化项目在实施期烂尾,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管理层漠不关心,相互推诿,难以获取最真实的需求,导致实施效果大大折扣,最后还被扣上“系统不好用”的大锅,这在常人看来永远都是技术的错,因此大部分的企业领导与员工也永远被困在了数字化技术的迷雾中。
在抱怨管理问题的同时,其实大部分企业的信息部门也被困在了技术的迷局中。
首先在技术平台的选择上,让很多企业信息部门陷入迷茫,是选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还是选择成熟稳定的,选择先进代表着部门的技术实力与能力,但可能失去稳定性,有太多未知的风险;而选择成熟稳定的技术则有可能面临着无法升级迭代与向上兼容的问题;在先进与成熟面前一时让很多企业信息部门难以抉择,一朝不慎选型失误,那么将花费巨大的代价进行修正,还美其名曰“重构”,其实就是走弯路,踩了技术的坑。
很多企业做数字化建设一开始设定的目标就是“破除孤岛”,结果陷入孤岛的迷局之中。大部分企业都想应用技术来破除数据孤岛,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后才发现孤岛巍然不动,打通只是想象中的美好,在认知的迷雾下很多人看到的是信息部门的技术与能力问题,而现实却是管理的孤岛造就系统孤岛,而系统的孤岛又造就了数据的孤岛,坚不可摧的部门墙就是那道无形的力量,造就了企业的“孤岛迷局”。其实孤岛的本质在于管理而非技术本身,但大部分的传统企业都在试图用技术来弥补管理的短板,但管理的围城岂能是一个小小的管理软件所能撼动,最终技术背了管理的锅,或许也可能会用CIO的职业生涯提前结束为代价来结束这场数字化转型建设。所以企业需要做的就是横向打通管理,纵向打通数据,不要困在技术的迷雾中无法自拔。
做数字化不就是烧钱吗?信息中心是企业的第一大成本部门吗?有了这样的疑问,恭喜你代表着企业进入了成本的迷局中。
做数字化需要成本投入吗?需要!
做数字化究竟需要多少成本投入呢?
在一些信息部门的眼中认为做数字化需要企业舍得投钱,舍得烧钱,但从未考虑过如何省钱,如何用最少的数字化投入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做数字化建设需要成本投入不假,但关键的问题要花多少?如何花?如何选择性的花?需要有战略性的规划,战术性的调整,而非盲目性的投入与扩张,每一次系统重构带来的不仅是成本上的损失,更是对数字化建设信心的消磨,所以在成本的迷雾中理不清,看不透,损失的不仅仅是费用,更是声誉:信息部门的组织声誉、软件公司的能力声誉、企业的管理声誉。
其实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建设过程中技术就如一个围城,将企业领导及业务人员隔离在城外,让其看不懂、看不透、也看不穿,形成一个迷局,而城内的人想突破、想升级、想发展却被城外的人阻止在城门口切断了通路,所以企业领导人要清楚的知道的是数字化转型建设的技术迷局不仅仅是软件系统的问题,还涉及组织、能力、投入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而当前大部分传统企业的问题就在于在技术的迷局里将复杂的数字化转型问题简单化,将专业的技术问题儿戏化,有时候是外行指挥内行,将数字化搞的一地鸡毛。
从以上不难看出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过程当中的技术如围城,隔离了人们的认知与共识,导致了各种思想的差异与误区,城内的信息部门以专业自居,对城外的业务部门各种不配合吐槽满满;而自身却也是对数字化缺乏足够的认知,而导致难以说服一把手及相关领导加大数字化的推进力度,而城外的业务部门掌握着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城内通往外界的数字化建设之路,于是在技术的迷局里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冲突不断,所以归根结底企业需要打破的还是这堵以技术之名的“局”,打破认知的障碍,充分进行思想与行动的融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湘江数评”(ID:benpaoshuzi),作者:老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