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刷过脸吗?你认为脸属于个人隐私吗?谈谈人脸识别有哪些机会和风险

中国的人脸识别世界第一,但这个事在风口浪尖上,行业内都是人人自危。因为侵犯个人隐私是洗不干净的大罪,浙江的一位教授就已经在为自己的脸维权,但各地的村民却为了几十块钱售卖自己的脸,不问对错,只看利弊。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人脸识别的机会和风险。

9月12日,大佬李开复在演讲中说,自己穿针引线,帮助旷视科技从蚂蚁集团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如果不细想,你会觉得这就是吹了个牛而已。但没想到的是,蚂蚁集团的公关部立刻发表声明,来了个否认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乱说”,蚂蚁集团视用户隐私为生命,绝对不会背叛用户,但他们为什么会如此紧张呢?就在2019年10月,好几家大数据金融公司被查处,其中就有包括同在杭州城的51信用卡,原因就是因为侵犯个人隐私,蚂蚁集团上市计划刚启动,这时惹上官司,那就完蛋了。

跟所有的前沿领域一样,就人脸识别这个行业,还没有明确的立法和规则,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你的脸属不属于个人隐私?人脸识别产品的背后,都有一套人脸识别算法,这个算法要用人脸数据去喂养,有了数据算法才跑了起来,数据越多,算法越准确。中国的人脸识别世界第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的数据量大,支付宝收集用户信息并留存自用合法合规,但更多的初创企业,有钱没脸怎么办?两个方法,买人脸数据包或者用爬虫软件抓取公开数据。有需求、有钱赚就会有生意。

人脸数据采集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产业链了,在农村一个简陋的办公室里,中老年妇女抱着孙子孙女排起长队,就像赶集一样出售自己的脸。他们不懂什么人工智能大数据,也没想过隐私问题,只要抬头、低头、摇头晃脑,几十块钱就赚到手了。只知道这个钱太好赚了,哪有这么好赚的钱呀,这些采集站收到的脸,经过二次加工就可以喂给算法了。到这里一张脸价值几百块,特定的公司,特定的用途,到这里完全合法合规。但繁华之下必有乱象,很多中间商为了利益一鱼多吃,一份数据居然挂出去卖。这样做就有点过线了。

几年前,百度里说,我们愿意用数据隐私来交换便利,结果直接引发了公关危机,愿不愿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但公安将这个技术用在罪犯的识别和抓捕上,深夜和凌晨走在街头的你才不会觉得害怕;公司和景区用这个技术替代了刷卡和检票:商场更进一步,可以通过你的脸部表情识别你的情绪,然后针对性的给你提供合适的服务。这一切都很棒啊。

行业开拓者往往都要面对更多不确定的风险,就像当年的支付宝,杭州马说出了那句“要坐牢我去”的经典台词,但那又怎么样呢?瑕不掩瑜啊,混乱可以规范,风险可以规避,但面对机会,创业者们都无一例外地做出同一个选择,那就是用积极的心态,承担历史赋予的责任,开拓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康庄大道。

对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

免责提示:文章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及图片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的,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标签:人脸 识别
2020年09月17日 14:54[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