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上行”的待解之惑

面对广大农村万亿级的市场,在电商诞生以来,不乏创业者对农产品的电商模式进行探索和尝试:本来生活、云农场、一亩田、链农、美菜、沱沱公社、农一网、田田圈、村村乐……当创业者们将电商模式照搬到农业与农产品领域却发现困难重重,成功遥遥无期。诸如物流仓储成本过高、农产品难以实现标准化,产业难以形成规模等问题接踵而至。

曾任顺丰优选和佳沃集市CEO的崔晓琦表示自己“不会再碰生鲜电商”。创业者和风投者们发现农产品电商看似一个无边的宝藏,却总是找不到正确的打开方式。农产品发展电商,在电商模式之外,更难的是电商背后的具体问题,比如物流配送、品牌打造、渠道突破、资本投入等等。

从农产品本身来看,农产品生产周期长、标准化程度较低、质量安全追溯及监管体系等不健全,对于打造品牌、形成规模效有一定难度。

1.农产品缺少品牌化

提起汽车、衣服、手机等消费品,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几个知名品牌;但说到水果乃至整个农产品领域,人们很难说出几个品牌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辽阔的地域上有很多富有特色的农产品,但是真正打造成品牌的并不多,没有独立的企业品牌,没有包装、没有分级,农产品还处在售卖原材料的阶段,能跑量但卖不出价,生产者不懂品牌打造,售卖者不懂农产品的生产。

2.农产品附加值低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白酒的毛利率在80%以上;一个爱马仕包包价格动辄数万,成本不过几千块。我们经常看到出现在各类媒体的广告往往是酒类、化妆品、服装等等,因为这些商品的附加值高,有足够的溢价能力,才可能去烧广告。而农产品的溢价能力很低,很多农产品产地的蔬菜、水果真的就只有几分钱、几角钱一斤,自然也就没有资本去推广了。

“褚橙”品牌的成功打造为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几乎每种农产品都有独特的地理条件、人文背景、历史典故等,运用这些可以作为农产品的独一无二的包装;而且如今各类社会化媒体及通讯工具都可以成为营销入口,微博、微信、QQ及SNS等都是免费的资源,如果我们能够多花点时间和心思,在品牌的塑造和推广上下下功夫,也许下一个制造“褚橙“奇迹的就是你。



3.供应链体系尚不透明

我们在超市购买生鲜食品,包装上都贴有二维码,手机扫描后可以看到这个产品的追溯信息,哪里耕种、何时采摘、谁来采摘、保质日期、营养成分等等,一目了然。“二维码”的普及在食品领域的延伸就是形成产品的可追溯体系,成为解决食品安全和信誉问题的好助手。农产品电商最有力的竞争武器就是“安全”“绿色”和“健康”,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就需要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技术和手段,确保该产业的透明信誉体系。这是农产品电商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4.流通难题

农产品有一个特点:越是偏远的地方,自然环境越好,农产品的质量越有保障,但恰恰越便宜,农民因此越穷;越是在大城市,自然环境越差,农产品卖得越贵,但却没有很好的质量保障。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把那些质量好价格优的产品运来大城市买卖呢?其实很大的问题是流通渠道不畅。一方面信息不流通,我们曾经听说过因为没有销路,某地的蔬菜烂在地里没有人收割,某地的水果没有人去采摘。这就是信息不通畅的缘故,不能做到即时性的互通有无。另一方面是实际的流通渠道不畅。虽然现在的储藏条件、运输效率比以往大为改观,但是深入到广大农村的勾勾叉叉,还是有很多交通不便利的地方,作为各大物流公司在农村的布局显然还远远不够。

中国农业土地、产品、生产者相对分散,缺少规模效应,农业电商注定很难赚钱,想要通过烧钱造势来扩大规模、让全中国农民都知道,这个投资将是惊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进入农业互联网领域的资本和玩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现在暴露出一些危机,可以让所有希望进入的资本认识到任重道远,投资眼光放得更长远。



因此,互联网电商对于传统农业的改造,不能仅仅停留在交易模式和销售方式的改变上,必须通过线上对线下的实体经济改造,农业的电子商务要和农民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才能形成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能量。传统的农产品领域的电商化之路也绝非一日之功,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下,在有识之士试水农村电商的带动下,农产品电商的未来是一定是光明可期的。

2019年09月18日 23:31[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