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 > 电商 > 正文

富士康开启工业机器人时代 2020年实现生产自动化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富士康已经在开发工业机器人。据最新科技记者获悉他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其在中国的工厂要实现30%的生产自动化。此外,富士康也准备开始向大陆地区的其他制造商出售其自主研制的机器人Foxbot。据富士康高管透露,重新定位的机器人解决方案以及自动化装配将是富士康…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富士康已经在开发工业机器人。据最新科技记者获悉他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其在中国的工厂要实现30%的生产自动化。此外,富士康也准备开始向大陆地区的其他制造商出售其自主研制的机器人Foxbot。


富士康的工业机器人展览


据富士康高管透露,重新定位的机器人解决方案以及自动化装配将是富士康今后研发的重点。现在,富士康正大力精简其庞大的劳动力数量,并在建设新的销售渠道。但富士康首席执行官郭台铭在上周的年度大会上指出,有媒体报道称富士康将在3年内实现70%生产自动化是错误的。

富士康一直对其机器人项目保持沉默,上周证实其在深圳开了设机器人测试实验室。富士康自动化技术开发委员会总经理戴佳鹏(DayChia-Peng)称,富士康在中国的工厂目前已经拥有超过5万个完全可操作的工业机器人,还有成千上万部自动化设备。富士康计划在1年之内在中国工厂中增加至少1万个机器人。

但是这依然未能令郭台铭感到满意,他曾于2011年表示,到2014年,中国工厂中的机器人数量有望达到100万个。现在,该公司在大陆的雇工超过100万人。戴佳鹏说:“从数字上看,这是一种梦想。我们希望能够实现目标,但现实与理想完全不同。”

富士康2007年开始研发自己的工业机器人,现在在深圳和晋城的两家工厂中有1600名员工,每年可制造1万个Foxbot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执行20多种制造任务,包括按压、印刷、抛光、包装以及测试等。

戴佳鹏说,这些机器人可取代所谓的“3D”岗位人类工人,即肮脏、危险以及无聊的工作,这将是富士康的优先议程。富士康之所以大力开发工业机器人,主要是近年来安全担忧加剧以及人力资源短缺所致。Foxbot将很快投入市场,其第一位客户可能是中国另一家制造商,但戴佳鹏没有透露后者的名字。

今年年初时,郭台铭曾表示,富士康将继续加大对机器人技术的投资。戴佳鹏领导的团队将专注于如何进一步加强装配生产线的自动化,这也是大部分制造商所需要的。同时,富士康也在密切关注电子制造行业自动化装配方面的任何技术突破。

戴佳鹏说,机器人技术不是个轻易冒险进入的领域。他还以复制人类手眼协调能力过于困难为例,证明机器人技术领域面临的诸多挑战。戴佳鹏说,富士康正专注于灵活编程工作,以便于机器人可被重复使用或被格式化以便继续进化。从缩短电子行业产品周期角度来看,这非常重要。他说:“无论机器人解决方案是否适合我们所在的行业,它必须每隔几个月就被重新定位。”

但戴佳鹏补充说,实际上,机器人只是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机器人的抓手(Gripper)、传感器、视觉系统、零部件馈线以及软件也都同样重要。他呼吁中国地方政府谨慎行事,不要针对这个部门进行过热投资,或者将机器人视为解决劳动力短缺的万能良药。戴佳鹏还强调称,机器人不是反制经济下滑的工具。


富士康机器人正在工作


今年年初,广东省政府宣布投资9430亿元,要在2018年之前用机器人取代人类工人。该省多座城市向机器人制造商和安装机器人装配生产线的制造商每年提供2亿到5亿元补贴。

机器人也在接管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工厂,这里的制造商们正在利用政府刺激计划进行科技投资。戴佳鹏对最新科技新闻记者说,中国的低端工业机器人正迅速增加,它们可以从事按压、抛光等工作。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宣称,到2014年末,中国的智能机器人数量已经达到20万个。


(科技责编:杜娟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