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 > 正文

"碰瓷儿"遇上"垄断" 双十一到底是谁的

“双十一”标识到底是谁的?昨天,这个简单的问题在网络上不断发酵,引发很多争论。“双十一”渐近,正当各家电商摇旗呐喊忙得不亦乐乎时,昨日的电商圈内却爆发了一场围绕标识归属权,火药味儿十足的“辩论赛”。一边,京东、苏宁等竞争对手言之凿凿指责阿里“借法律之名行垄断之实”,另一边,此前…

“双十一”标识到底是谁的?昨天,这个简单的问题在网络上不断发酵,引发很多争论。“双十一”渐近,正当各家电商摇旗呐喊忙得不亦乐乎时,昨日的电商圈内却爆发了一场围绕标识归属权,火药味儿十足的“辩论赛”。一边,京东、苏宁等竞争对手言之凿凿指责阿里“借法律之名行垄断之实”,另一边,此前声称其他电商使用“双十一”标识属于侵权行为的阿里,淡然回应称对方“碰瓷儿”。


"碰瓷儿"遇上"垄断" 双十一标识到底是谁的


科技新闻网报道,针对这场看似“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电商“罗生门”,法律人士表示,由于涉事几方有着高知名度,作为经典案例,这将有助于国内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碰瓷儿”遇上“垄断”

昨天中午时分,京东通过旗下微信公众账号“京东黑板报”发布的一封致媒体公开信,掀起了这场“罗生门”的序幕。

尽管并未指名道姓,这封公开信却把目标直指阿里,“某电商企业借法律之名行垄断之实”。公开信称,11·11已经成为全零售行业的节日,也是消费者的网购狂欢节。某电商企业一贯倡导开放和生态,却试图将此节日以“合法”的方式据为己有,甚至用威逼利诱的手段给媒体和电商同业公司设置障碍,实在是有违开放的互联网精神,有违公平竞争原则。

科技新闻资料了解到,苏宁易购、国美在线都加入了声援行列。苏宁易购表示,“禁令是客观事实,在各家电商广告出街之前釜底抽薪,法律合规手段不义”,国美在线则说,“双11属于全体网民,更是各大电商服务网民的共同机遇,不应该也不可能被谁垄断”。这些回应源于在网上曝光的一封《通告函》。这封由阿里巴巴集团发出的通告函内容显示,阿里集团已经取得了“双十一”注册商标,经阿里巴巴集团授权,天猫就“双十一”商标享有专用权、受法律保护,要求各大媒体不要为其他电商企业发布带有“双十一”字样的促销广告。

虽然打着嘴仗,但京东、苏宁等电商已在悄然应对。昨日,京东网站上的“双十一”字眼儿已全部被更换为“11·11”,苏宁也已更换了广告语。“这招儿太狠了,要知道那时候我们的宣传片和广告画面都基本上定了!”卷入这场风波的一家电商公司市场部人士说,各家媒体基本都是在10月底左右接到了阿里发来的这封通告函,随后告知他们“带‘双十一’标识的广告不能上了”,这让他们一时间“非常被动”。

苏宁易购相关负责人说,他们被迫临时做了调整,广告主题从原本的“挑战‘双十一’击破5折——苏宁第二届O2O购物节”临时改为了“正品超省——苏宁第二届O2O购物节”。

“我们很早就已经申请‘双十一’商标了。”昨天下午,一位阿里相关人士说。昨晚18时,阿里方面在天猫官方微博上就此事发声,称对手意在炒作,“为了自身网站的利益,把这一节日变成靠攻击对手上位的好日子。”不止如此,阿里还用调侃口气给这事儿冠上了个流行词“碰瓷儿”。

京东和苏宁可抗辩

昨天下午,相关人士登录国家工商总局网站,在“商标查询”一栏输入“双十一”后发现,“双十一”、“双十一双11”、“双十一11·11”、“双十一狂欢节”都已作为商标被不同企业注册。其中阿里方面注册了“双十一”、“双十一狂欢节”、“双十一网购狂欢购物节”以及用数字方式呈现的“双11网购狂欢节”,分别注册的是第35类、第38类、第41类。

北京百世福达时代知识产权公司总经理王浩说,依照《商标法》内容,商标按不同用途分为45类,在这场阿里和京东等电商的争论中,最关键的是涉及销售服务的第35类,包括“为零售目的在通讯媒体上展示商品”等。而阿里已申请完成的一项“双十一”商标恰恰正是第35类,网站信息显示,这项商标是在2011年11月1日进行申请,并在去年的1月17日完成申请。

不过,王浩说,一方面阿里申请了“双十一”商标是事实,但这也并不是说京东、苏宁就一定侵权,“京东和苏宁也可以进行抗辩。”据介绍,依照《商标法》内容,当某企业商标申请完成后,如果其他企业认为这一商标无效,可以向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宣告该商标无效。“有两种情况适用于这一点。”王浩介绍,如果对方在申请商标前、也就是2011年11月1日之前,这一用语已在业内作为通用语被广泛使用,并造成了一定影响力;另一种情况则是申请企业本身拿出证据来证明,企业自身在对方申请商标之前也大量使用了这一用语。

2009年,阿里第一次提出了“双十一”购物节。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电商加入其中,并演变为今天整个国内电商行业的大狂欢。王浩表示,阿里申请“双十一”商标,反映了国内互联网公司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的进步,“过去可能大家觉得商品上印着的‘××牌’才是商标,事实上除了通用语之外、能起到区分作用的词语都可以作为商标,像是‘李宁’这样的人名、‘555’这样的数字。”


(科技责编:宋萌 )
标签: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资料 双十一标识 垄断 2014年11月01日 00:05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