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 > 正文

佩戴智能手环的真正意义 你懂吗?

你为什么佩戴智能手环?智能手环最早在欧美出现,良好的运动环境和健康意识迫使人们在移动设备普及的今天更需要一款能展现出更为直观的消耗数据的硬件产品。智能手环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欧美用户群对于数据图表强烈的重视,随后开始风靡。由于国外最新科技手环的一些高端功能比如摄入食物热量等在国内…

你为什么佩戴智能手环?

智能手环最早在欧美出现,良好的运动环境和健康意识迫使人们在移动设备普及的今天更需要一款能展现出更为直观的消耗数据的硬件产品。智能手环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欧美用户群对于数据图表强烈的重视,随后开始风靡。



由于国外最新科技手环的一些高端功能比如摄入食物热量等在国内被某些制度掣肘,导致国内的智能手环功能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高端一点的计步器,无非比之前多了一个 APP应用,所以国内的手环佩戴者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新奇,或者说是标榜自己,更或者说是装逼,而并非是数据监测,这让智能手环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实际情况是,猛科技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手环公司的数据显示,人们使用手环的蜜月期为2个月。对于爱运动的人来,可以起到一定辅助统计作用,而针对不爱运动的人来说,带上运动手环也没有意义,所以,他们开始摘下手环。

身份识别,小米向左走,bong向右走

正当手环在国内一路狂飙,哪像被野蛮人小米来个“折腰”。

今年7月22日小米四的发布会上,小米推出了一款79元的智能手环,这样低廉的价格和相对完善的功能,似乎预示着全民手环时代的来临。其实不然,雄歌认为,小米手环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不是价格的便宜,而是他在未来人机互动中的角色和定位到底是什么?

有网友分析认为,小米手环有两大类功能,一是健康管理,二是身份ID,前者无需赘述,后者更令人期待。配合身份ID,小米利用其庞大的设备群,以及未来广泛的合作,小米手环有望成为小米用户连接外界的钥匙。

不过对于这项功能来说远远没有这么简单。由于手环中存储了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可以预见未来小米手环将成为小米家族产品中身份识别的重要工具。未来我们可以 直接通过手环来将个人个性化信息在不同的小米终端中进行同步,而只要这些设备支持蓝牙即可实现。相信在未来的小米智能家居中,小米手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 位!

杭州的智能手环bong面临小米的底价竞争后,依然保持“专注”,走“专业”的差异化路线,不失为一个好的发展样本,同时bong通过社区的运营,锁定真正 爱运动的人也是人群定位的差异化。而关于bong与麦开的合作,雄歌认为这不仅是草根创业的抱团,更是一种基于用户体验的整合发展模式探索。

使用手环解锁手机只是一个场景应用,设想一下,手环或将成为固定场所的一个身份识别工具,可以像QQ一样做成用户登录线下场景的开放平台,和商场合作,酒店合作,KTV合作,如此种种,手环才能从目前的装逼身份走向真正的身份识别。

手环在手势、地理位置等更具想象力

科技新闻网媒体报道称,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ofMinnesota)的学生于2012年创建的Playtabase创业公司。该公司最近开发 的这个智能家居控制中心是一种智能腕带,名为Reemo。Reemo用户无需掏出智能手机,只需使用简单的指向手势,就可以控制自己的家用设备。

另,PointGrab公司推出了基于摄像头的手势解决方案PointSwitch(一种智能芯片)。ThalmicLabs公司推出的智能臂环Myoarmband,可以让用户以绝地武士般的手势控制自己的家用电器。

通过一个沟通腕带或手环和家电的智能插件来控制各种家用电器,简直太有意思了。

我们不禁要问,手环会成为智能家居互动的入口吗?Reemo干掉手机,控制家电。


(科技责编:赵雅敏 )
标签:佩戴智能手环 最新科技 科技新闻网 2014年09月05日 08:1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