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 > 正文

国产手机干掉三星苹果后会迷路么

三星发布2014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占到三星利润半数以上的手机业务营业利润下跌30%至4.4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5.2亿元)。这是自2012年第二季度(4.1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7.8亿元)以来三星手机业务利润最低的一个季度。这也直接拖累了三星整体利润下滑25%。与此同时,最新科技Strategy Analytics提…

三星发布2014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占到三星利润半数以上的手机业务营业利润下跌30%至4.4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5.2亿元)。这是自2012年第二季度(4.1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7.8亿元)以来三星手机业务利润最低的一个季度。这也直接拖累了三星整体利润下滑25%。

与此同时,最新科技Strategy Analytics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市场,三星、苹果仍位居出货量第一、第二,而中国的华为、联想、小米则分别拿到三、四、五名。相比第一季度,三星市场份额从32.6%下降至25.2%,苹果份额从13.4%下降至11.9%,华为上升2个点、联想上升了0.6个点、小米则从1.8%上涨至5.1%。




显然中国手机企业已经开始大幅的蚕食三星、苹果的市场份额。这组数据变化的背后有几点值得好好思考:

第一,低价不等于低质的时候,品牌已死?

目前,华为、中兴、联想、小米等国产手机已经不再只是低价的代名词,这与2004年功能机盛行时代完全不同。那时候国产手机就是低价和低质的代名词,现在的华为、联想、中兴、魅族、OPPPO、酷派等老牌手机企业都开始走精品手机战略,就连定位“发烧友”,“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的小米都开始拿着一块钢板表演文艺了。

而且这些精品手机的做工与三星等国际品牌之间的差距大幅缩小,同配置售价却是三星的1/2。当低价不再等于低品质的时候,没有品牌忠诚度的中国消费者开始回归理性,商品开始显露出其最为本质的使用价值,品牌的溢价能力变得十分脆弱。

第二,电商、抢购、社会化营销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

在小米的带动下,华为、中兴等手机企业纷纷走上了电商、抢购、社会化营销之路,这大大提高了商品的流通效率,加速了回款速度,取消了中间商环节,同时大幅降低了整体营销成本、库存成本、物流成本,让手机企业更加聚焦在产品的研发和营销之上,而生产、销售、物流、配送全都交给专业的公司去完成。“抢购”模式更是让所有企业曾梦寐以求的按单生产和零库存变成可能。

可是跨国手机巨头如三星、HTC仍在中国依靠运营商和传统渠道之力销售,这无疑在成本控制、商品周转效率、资金流动效率等方面无任何优势可言,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无法参与价格战,只能拱手将市场让与国产手机企业。

第三,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独占优势消失之后。

三星曾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包括屏幕、CPU、memery、电路设计等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优势。这也让三星可以与苹果在许多专利技术上一比高下,但是这种制造上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随着台湾日本屏幕、国内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台湾和大陆代工企业的技术成熟和壮大,三星供应链优势带来的制造优势正在消失,中国企业可以不再受制于三星的原材料供应,也能迅速制造出低价优质的手机,这也直接导致了三星手机走向没落。此外,在软件方面,中国企业的学习、微创新能力也强于日韩,根据原生Android优化的MIUI、emotionUI、Flyme等系统都拥有出色的体验,同时他们还都在为打造一个类似iOS的生态系统而不断努力。而三星仍只局限在手机硬件制造上,其打造的Tizen系统手机也胎死腹中。

而在这背后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中国政府对集成电路、芯片设计、软件研发的补贴和鼓励,以及中国在软件代工方面积累大量的经验和人才基础,都让中国企业可以在恰当的时间点轻松实现弯道超车。

第四,模式创新VS技术创新,是否预示着一个新转折点的到来?

如果说诺基亚的死去是因为没有把握好智能手机的机会,没有快速、彻底的自我革命和转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诺基亚没有傲人的专利技术,诺基亚至今还在依靠收取专利费获得利润,而微软也正看中了这一点。

柯达的死亡,并不是因为柯达没有技术创新,柯达是数码相机的发明者,柯达拥有大量傲人的专利技术,但是柯达并没有把握住数码相机必须低价的必然趋势,因为人人都想拥有一部数码相机,而日本企业却看到了这一机会。

当前,国产手机在智能手机时代迅速崛起靠的却并不是技术创新,而是“模式创新”这包含了产品研发模式、管理模式、销售模式、营销模式、定价模式,甚至是未来的盈利模式(从靠硬件盈利到硬件低利润,靠增值服务盈利)都进行了巨大创新,而这些创新与技术创新关联不大,成本远远低于技术创新的成本,却收获了巨大市场。

因此,我们科技新闻网一直非常认同,口口称赞的“技术创新”决定企业命运的论点到底是否正确?中国企业正在利用苹果、三星、微软、诺基亚等全球技术最牛公司的技术生产产品,却依靠成本极低的“模式创新”颠覆了这些巨头,这应该值得所有人思考,因为这其中蕴藏着一个企业发展“新转折点”到来,这不同于功能机被智能机替代这种“技术创新”转折点。

但是这其中却又有一个严重的悖论,如果没有三星、苹果、微软这些“技术创新”企业,中国企业又如何设计下一代产品?又如何知晓未来的产品方向呢?领路人如果死了,谁来继续领路?这关系到整个产业的未来!此文也仅仅就这一话题抛砖引玉,欢迎各位发表自己的看法。



(科技责编:赵雅敏 )
标签:最新科技 科技新闻网 2014年08月04日 08:48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