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 > 正文

日本科技圈为何会呈现江河日下的残局?

当年日本人意气风发买下帝国大厦、梵高画的时候,雅达利泡沫猝然袭来整个美国都在日本资本四处出击而感到惴惴不安的时候,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想到不过二三十年的工夫,这个曾经看起来不可一世的巨人就轰然倒塌。失去的20年已然无法寻回,但是更令世界震惊与迷惑的是,曾经号称“技术的索尼”、建构引领…

当年日本人意气风发买下帝国大厦、梵高画的时候,雅达利泡沫猝然袭来整个美国都在日本资本四处出击而感到惴惴不安的时候,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想到不过二三十年的工夫,这个曾经看起来不可一世的巨人就轰然倒塌。

失去的20年已然无法寻回,但是更令世界震惊与迷惑的是,曾经号称“技术的索尼”、建构引领业界工业设计美学观的索尼究竟为何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在两个季度之前,索尼才取得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盈利,所谓的OneSony蓝图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整体而清晰的构架,如果不是有PS主机,如果不是有Xperia系列智能手机,除了乔布斯视索尼为偶像这种言之凿凿的传闻之外,这些年的索尼能让人记住的地方究竟还有什么呢?

索尼的衰败更像是冰山一角,映射的不仅是日本经济的衰滞,更是整个日本科技圈江河日下的残局。

东芝、松下被三星揍得满地滚爬,京瓷、夏普在国内市场的风头在苹果到来之后就被抢得一干二净,矢志要做日本IBM的富士康如今在国际市场上早已经近乎销声匿迹,任天堂,我们是在说那个如今满口游戏性再无其他说辞的东西吗?真得当Vavle、Rockstar、顽皮狗不存在吗?

这些曾经金光闪闪的品牌死在闭关锁国上,如果不是有iPhone这种奇葩产品,或许到今天日本的消费者还以为他们的功能手机和DOCOMO的网络搭配是最好,或许直到今天他们还是喜欢互相留对方的电子邮箱地址是理所当然的;它们死在自以为是上,即使鼎盛强大如索尼者,在当年实际上也没有在拓展海外市场上花特别的心思,脱亚入欧的口号喊了百年,但是岛国的小农经济理念依旧深入人心,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最终的结果就是面对互联网和全球化带来的空前绝后的开放,最终只有俯首就擒的下场。

思维一封闭,观念一保守,手段再高强也是白搭。

日本科技企业最大的软肋莫过于对互联网思潮的漠视和无动于衷,直至今日,我们都很难看到他们在这方面有任何有企图有效果的动作,即使面临苹果、Google、Twitter的冲击才想起去搭建自己的互联网生态体系,可惜即使如索尼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晚了一步就再也赶不上了——P&Z和各种课金手游现在还是最火的,日本人的小家子气喷薄欲出,真是挡都挡不住。

iPhone和AppStore的成功宣告了移动智能时代的来临,Android的风行也清楚地告诉大家“软件”、“平台”和“硬件”究竟如何去结合。很明显,日本过去那套闭门造车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只适合在前互联网时代做产品,但是抱着这种心态和眼光在这个新的时代注定要四处碰壁。

“匠人”身上有传承,有源流,有情怀,一丝不苟苦心孤诣,有“道”,有“器”,有“术”。他们可以做出一二三四五……甚至每个产品都可能是臻至艺术品的精品,他们可以不断完善改进推出更优秀的次代产品,然后赢得市场的交口称赞,最后轻而易举地取得近乎垄断性的优势。

但是然后呢?我们听Walkman,玩游戏机,为“鱼雷”和“香水瓶”的设计惊叹,仅此而已。

苹果手握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还有无往不利的iTunes和AppStore,微软的Xbox4直接把自己定位于“家庭娱乐终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移动三屏一云,听起来就很了不起的样子。Google?它刚刚砸钱买了Nest,再之前和一众汽车厂商组建了OAA(OpenAutomotiveAlliance,开放汽车联盟)。

在有了互联网、SNS、移动智能设备以及云服务之后,整个世界都变成了有机组合的部分,每个节点都可能是相互连接着的,这使得我们有了更多的玩法和认识。产品与人之间,产品与产品之间,人与人之间,明明是应该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对不起,除了索尼的SEN之外,日本厂商在这方面并没有这方面的计划和动作,他们的产品是以“点”的形式呈现的——一个,一个,再一个,另一个。

单纯比拼某个产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由三星掀起的Android和苹果之间的硬件升级热战也逐渐恢复平静,拼到最后,大家都已经明白了,在互联网时代,一切没有自己成熟生态体系和平台的互联网公司只有跟在那些巨头后面吃些残羹冷炙的份,最后永远不可能在市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即便某人真得重制1000个精美绝伦的icon,它现在也只是个手机rom而已,即使这个手机真得能够推出的话,比起已经有了路由器、盒子等一系列产品构成了生态系统雏形的某国内手机厂商来说有什么优势可言?遑论拯救苹果之类的胡话。

日本的科技公司用自己整整20年的失落来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公司的生死之道,那么本来就和它们有着不小差距的我们又岂能放过这个赶上甚至超越的大好机会?我们怎么好意思从中吸取不了半点经验教训?我们怎么还能够不警醒自己快形成互联网思维、迎接假如开放互联网世界?


(科技责编:彭丹丹 )
标签:日本互联网 索尼 日本科技圈 日本经济 2014年01月17日 10:44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