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 > 正文

如何评价苹果在中国过去一年的表现

发布者:阳光超越       分享 评论 投稿
用一年这个周期来评价苹果的表现实在是恰当不过。这家以“一年”为周期的公司,一年一度的产品和发布会,最适合以“年”为单位来进行回顾。苹果在中国过去一年的表现JohnSiracusa是一名程序员,但同时也是一名资深的苹果观察者和科技作者,他从1999年开始为ArsTechnica写作,并长期活跃在科技圈中。S…

用一年这个周期来评价苹果的表现实在是恰当不过。这家以“一年”为周期的公司,一年一度的产品和发布会,最适合以“年”为单位来进行回顾。

苹果在中国过去一年的表现

JohnSiracusa是一名程序员,但同时也是一名资深的苹果观察者和科技作者,他从1999年开始为ArsTechnica写作,并长期活跃在科技圈中。Siracusa的文章以长文居多,例如ArsTechnica每年对OSX过万字的经典级评测,都是出自他的手。

日前Siracusa为苹果在2013年的表现进行评级,总的来说是比较客观的,被誉为苹果“非官方博客”的DaringFireball虽然以辛辣出名,但还是转载并作出肯定。

简单罗烈一下他对苹果过去一年的评价:

系统(OSX10.9和iOS7)、iPad以及MacPro均获得优秀评价:A级;而iPhone、Mac以及iLife/iWork办公套件则算表现尚可:B级;iCloud尽管功能增多也只能是勉强合格:C级;iMessages稳定性依然让人失望,差评:D;AppleTV毫无建树,不合格:F级(可以说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有兴趣的话,建议大家点击原文链接进行阅读。总的来说,个人也认同Siracusa的大多数观点,只是感觉缺了点什么。可能是基于国情,苹果在中国做的事情又有点不一样。那苹果在中国过去一年表现如何呢?

免费的力量

对于OSX10.9和iOS7,Siracusa认为虽然仍有一些小问题,但总体上这两款系统算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对于全新的iLife与iWork,更认为功能的简化导致产品有退步的嫌疑。

但作者没有提到的一个因素:那就是苹果软件在这一年彻底免费,特别是对没有软件付费概念的大部分中国消费者来说,意义是巨大的。

例如OSX10.9正式走向免费,升级系统的门槛只下降到“只要你有一个AppleID”(配置不够的请绕路)。iLife与iWork同理,也就是说,要完全享受来自苹果的软件服务,从此可以与“破解”说再见了。

这对消费者使用体验、使用习惯、甚至是付费习惯都是有良好的促进和指引作用。想象一下,OSX和iLife/iWork免费等着下载,用户从此学会如何使用AppleID在MacAppStore上下载应用。接下来,可能是再下载一些免费的应用,最后在一定几率下,部分免费用户将有可能转化为付费用户。

iPhone的这一年

TimCook满足了人们“不止一部iPhone”的愿望,iPhone5s和5c都是很好的手机。但Siracusa认为2013年依然没有大屏iPhone,而且iPhone5c只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货。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苹果在2013年最大的成就却不在产品本身,而是今年苹果大部分产品都实现了在中国首发,中国果粉不需要再通过刷爆人情卡或者昂贵的黄牛价来第一时间购得苹果产品。从2013年开始,中国正式与欧洲、日本等国一样,成为目前苹果为数不多的首发国之一,无论对苹果本身和中国市场来说,意义都比一款手机产品大。

不过说到产品,iPhone5c确实是一款失败的产品,它的失败之处并非在于这款产品是否足够优秀,而是因为苹果过份不合理的定价,导致这款产品后来的值蹦让苹果价格“金枪不倒”的形象彻底破产。

相信这种现象将维持到今年iPhone的更新,这反而让人期待这条产品线在2014年的表现和变化。

另外赶在2013年结束前苹果终于与中国移动确立了合作关系,iPhone正式覆盖中国大陆三网。对于不能携号换网的中国移动用户来说,iPhone和高速手机网络终于成为现实。

不争气的Messages,情有可原的iCloud?

Messages(iMessages)这个只支持苹果设备的通讯工具,在推出了多年后依然不能完善,经常会出现一些小状况,难以让人安心,和Siracusa的观点一样,差评。

对于iCloud,我认为情有可原。虽然我国的互联网环境本来就有“后天不足”,例如iPhone系统恢复通过iCloud是基本没成功过的,另外像系统内置的记事本也经常出现文件重复记录的状况,也是让人难以百分百安心。

但随着今年iOS7和OSX10.9到来,让人渐渐发现有了一些改变。首先要从“生产力套件”说起。今年与iOS7和OSX10.9同步展开的,是苹果宣布iLife与iWork开始全线免费,随着苹果对软件收费成为历史,这一决策解放了iOS平台的生产力属性,以及为进一步与OSX协同合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不过软件免费只是前戏,等用户群大了,随后的戏码才是重点。紧接着,苹果在WWDC宣布为iCloud添加了云端版iWork,并允许多个用户对同一文档进行协作。日前,苹果再一次升级了iCloud版iWork的协作功能,让用户在iCloud上进行文件协作时,终于可以实时看到其他成员对文件进行编辑的状况了,在线协作处理文稿、Keynote、表格,就像在GoogleDocs上一样方便。

可以说,iCloud已从一个iOS与OSX之间的同步、传输的工具,进化成一个内容生产的co-workingspace。随着生产力得到保证,用户使用iCloud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存放的资料越多,用户对苹果生态圈的依赖性就越强。

即使这样的“小把戏”对于国内甚至全球的Office统治体系来说依然是微不足道,但对于iCloud,我认为苹果在2013做得并不算差,值得继续关注。


(科技责编:彭丹丹 )
标签:苹果 iPad iPhone Mac iCloud 2014年01月04日 09:30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