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站点地图
登陆
注册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 > 动态 > 正文

从“罗老”号看韩国航天技术

发布者:牛虹     组织: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10月26日,备受韩国各界瞩目的“罗老”号火箭在准备发射过程中紧急叫停,初步查明的原因是氦气泄漏,“罗老”号被迫推迟发射,韩国希望尽快跻身“太空俱乐部”的计划再度“受挫”。“罗老”号前两次发射失利,韩俄互相推诿2009年8月25日,韩国历史上第一枚运载火箭“罗老”号发射升空。发射地…

    10月26日,备受韩国各界瞩目的“罗老”号火箭在准备发射过程中紧急叫停,初步查明的原因是氦气泄漏,“罗老”号被迫推迟发射,韩国希望尽快跻身“太空俱乐部”的计划再度“受挫”。
  “罗老”号前两次发射失利,韩俄互相推诿

  2009年8月25日,韩国历史上第一枚运载火箭“罗老”号发射升空。发射地点位于韩国全罗南道高举郡的罗老宇航中心。按照计划,“罗老”号离开地面215秒后(上升到177千米高空),覆盖卫星的整流罩脱落,540秒后(升到306千米高空),星箭分离。

  然而,发射过程中,整流罩未能与箭体分离,火箭一直飞行到360千米高空才实现星箭分离。此后,卫星以每秒6.2千米的速度飞行,低于入轨道所需的每秒7.9千米速度,卫星没能进入预定轨道,并在坠入大气层时烧毁。

  韩国方面认为,这次发射失败的原因是整流罩一侧未能打开,整流罩的额外重量使二级火箭没有足够推力将卫星加速到预定入轨速度。而整流罩未分离的原因很可能是分离爆炸螺栓未起爆或爆炸威力不足造成的。根据2010年1月发布的最终调查报告,韩俄双方均认为整流罩未分离的原因包括分离装置存在结构缺陷和电路放电两方面的问题。

  首次发射失利后,韩国又开始了第二次发射准备。然而,让韩国民众没有想到的是,等待他们的仍然是一场失败。

  “罗老”号的第二次发射从一开始就不顺利。首先是2010年6月5日,一名俄罗斯技术人员在釜山试图自杀,他透露是因为“罗老”号的发射日期将至,压力太大。而造成压力大的原因则是发射准备工作过于仓促。

  随后到6月7日,“罗老”号进入发射台后,很快发生电子仪器故障。9日,消防设备又出现异常,由于电路故障,有一处喷嘴提前喷出灭火液,发射程序因此中止。

  经过3次推迟,6月10日,“罗老”号终于实施了第二次发射。然而,当火箭升空到137秒时(在70千米高度处),“罗老”号从监控屏幕上突然消失。后来,人们才知道“罗老”号发生爆炸并坠毁,残骸坠落在韩国济州岛南端约470千米处的公海。

  对于这次发射失败,韩国认为爆炸时间处于俄制一级火箭工作时段,责任在俄方。俄方则称是韩国负责的二级火箭提前点火导致爆炸。俄方还根据第一次发射时二级火箭关机点推迟的情况,认定韩国并未掌握固体火箭控制技术,其二级火箭出问题很正常。为此,韩俄双方相互指责了很长一段时间。

  目前,各方倾向于认为,事故的原因是级间分离的一个爆炸螺栓因放电而提前起爆,导致发动机机壁破损,引起火箭爆炸。

  曾向盟友美国寻求技术帮助,被拒绝

  按照计划,“罗老”号火箭的第三次发射定于今年10月26日。然而,在当天准备发射的过程中,又发现氦气泄漏。经过调查,发现密封阀的橡胶垫破损是造成泄漏的主要原因。这已经是“罗老”号第9次延期发射了,按照韩俄的火箭发射合同,此次发射是韩国“罗老”号运载火箭的最后一次发射,所以韩国和俄罗斯的压力都很大。

  其实,自1992年以来,韩国曾多次依靠外国火箭将其人造卫星送入太空。鉴于自己在航天技术上发展迟缓,韩国选择了争取外援与自身技术相结合的航天发展之路。但是,尽快用国产火箭发射卫星一直是韩国的目标。

  2002年8月,韩国正式启动了“罗老”号火箭工程。“罗老”号火箭又称为韩国航天运载火箭,因罗老航天中心而得名。但由于航天工业基础薄弱,缺乏相关技术,无法独立制造大型火箭,韩国只好求援于外国。

  它首先想到的就是盟友美国,但美国以国家战略产业不允许出口以及能够为韩国提供相关保护为由予以拒绝。另外,美国与韩国1972年签署的《美韩共同防务协定》中也明确规定,韩国不能发展射程超过300公里的弹道导弹。美国担心一旦同意松绑,韩国就可将掌握的运载火箭技术应用到导弹等军事领域,制造出射程覆盖大半个东北亚的弹道导弹,从而给朝鲜发展洲际弹道导弹提供口实,刺激地区军备竞赛,所以,美国坚决反对韩国的火箭开发项目。

  日本也以运载火箭与洲际弹道导弹原理相同,不愿与韩国共享火箭技术机密,拒绝向韩国转让相关技术。而俄罗斯则希望借火箭技术赚取外汇,因此韩俄双方一拍即合。

  2004年10月,韩国航天研究局访问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研究和生产中心,双方签署协议合作研发运载火箭。按照协议,俄方制造火箭第一级,韩方制造第二级。另外,“罗老”号80%的零配件均由俄罗斯提供,韩国负责惯性导航系统、飞行控制设备以及点火发动机的研制和试验。按照最初的合同,“罗老”号的第一次发射应当是2007年。由于俄罗斯资金短缺,俄方直到2009年才完成第一级火箭的制造工作,发射试验也因此一推再推,直到2009年才点火升空。

  航天之路无捷径

  韩国一些科研人员指出,与俄罗斯共同开发“罗老”号, 韩国始终处于被动地位。2004年韩俄签订合同时,韩国要求引进火箭技术。但合同签订后,俄又以太空技术保护为由,要求更改合同,将技术转让改为出售成品,并要求韩方不能接近俄罗斯研发现场,不能接触一级火箭技术,甚至连“知情权”都没有。

  由于韩国的航天技术劣势非常明显,不得不委曲求全签订了这些“不平等条约”。这不仅使韩国难以掌握大型火箭技术特别是助推发动机的关键技术,而且也成为“罗老”号第二次发射失败原因分析的最大障碍。对于一个计划发展运载火箭的国家来说,如果不掌握核心部件技术,这个国家必然是火箭的“门外汉”。

  其实,俄罗斯提供给韩国的所谓最先进运载火箭,并不是技术成熟的火箭,而是处于试验阶段的新型火箭。纵观世界上目前拥有航天发射能力的9个国家,都是采用弹改箭的发展途径,把自己的弹道导弹经过简单的改造即可移植到火箭上。因为中远程导弹和搭载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基本原理几乎相同,具备了中程导弹以上的能力就具备了发射卫星的基础能力。韩国的中程弹道导弹能力几乎为零,因此,其火箭技术储备是非常薄弱的。而“罗老”号却制订了高起点、高标准的技术要求,希望从起跑线就超越朝鲜,这种不顾自身实力和技术经验的做法自然会适得其反。

  “罗老”号的发射失败以及一再推迟发射,均与韩国提供的第二级火箭有关,出现的问题也都不大,但正是这些“没完没了”的小毛病让火箭发射问题频发,而且还不容易找到真实原因,这是最可怕的。因此,有人形象地说,韩国所谓的“本土技术”,只能“从二楼算起”,而地基却是别人打的。

  在“亚洲四小龙”中,韩国被认为是借鉴日本“拿来主义”最成功的国家。最初的汽车、家电和船舶工业无不由此起步、壮大,韩国经济也借此腾飞。在军工领域,依靠这种“外国地基+韩国二楼”的模式和快速发展的捷径,韩国魔术般地拥有了许多武器装备。然而,航天科技是最复杂的高科技之一,火箭这种产品没有更多试验的机会,它对技术的整合能力和吸纳能力要求很高。采取联合研制的途径并不必然会迅速提升一个国家的航天发射能力,脱离了技术内核的火箭技术合作风险是巨大的。

  在世界航天领域,许多国家都曾受惠于“嫁接”式的拿来主义,但关键在于,这些国家“拿来”的只是“建筑图纸、建材和施工设备”,“地基”却是自己扎实打下的,实现了固本培元。因此,走“嫁接”式航天发展捷径,自身仍要有过硬的航天技术才能取得成功。

  “罗老”号发射失败的教训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航天核心技术只有在独立自主研发的前提下,才能避免出现事故后相互推脱责任的局面,才能避免利用各自掌握的技术限制对方的现象。只有在对核心技术独立自主研发的前提下公平地商谈国际合作,才是世界航天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

 

                                    [来拓荒族发布属于您的资讯,五分钟上头版,元芳,你怎么看?]

标签:“罗老”号 2012年11月02日 14:20    [查看原文]   
推荐产品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0)
本周排行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足球 篮球 娱乐 电影 音乐 财经 金融 能源 科技 数码 IT 女人 情感 职场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装修 二手 汽车 购车 养车 动漫 动画 漫画 文化 教育 图片
关于优府网 联系方式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 2008-2012 优府网 Copyright 2007-2012 uni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固定刊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