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民资进入电信业试点方案成型的消息传出之后,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引入民资加强竞争是必须的,但受冲击最大的不是三大运营商,而是现有监管体系和结算体系。关键词是‘时间’,放开需要时间,而且需要看放开的空间有多大。”
昨日有消息传出,工信部等相关部委正在加速推进民资进入电信业的试点方案出台。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包括整体方案框架和具体实施细则在内的一整套方案;随后,将提交相关部委、专家和利益方征求意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择机推出。
由于方案未曾透露,专家不便进行猜测。有媒体表示,当民资进入通讯行业之后,中国消费者或将能体验到“1分钱打长途”、“免费打手机”等电信服务。IT业资深分析师王一江向媒体分析指出,如果允许民资运营这些业务,其成本为租用电信运营商网络和设备的费用,属于固定成本,只要能收回成本,提供相应服务的厂商,可以以远低于目前运营商的资费标准,向用户提供服务,根据国外经验,即便是1分钱1分钟的通话资费,只要有一定的用户,厂商仍能盈利。
“这些都太长远,我们必须得先考虑眼前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结算体系。”付亮尖锐地指出,一直以来,这个行业都是单层次结算,“应该说,是有史以来都是单层次结算,这么多年都没变过的。一旦民资进入,就不得不考虑在结算体系上如何更新。”也有行业内人士表示,“放开民资固然有助于促进竞争,但是这和免费打手机没有联系,天下没有免费午餐,逐利又是民资天性,如果可以免费,那么民资何以赚钱?”
付亮表示,对于民资而言,进入通讯行业一般有两种途径:一般会采取转租运营商网络或设备然后向用户提供各类电信服务,另一类便是做一个小小的局域网,“就像做一个WIFI发射站一样,做基站,然后分包出去,甚至分包给三大运营商。”付亮坦言,“再造一个像移动这么大的运营网络是很难的了。”他表示,前两种做法都属于“初期设想”,“接下来还可以做数据整合业务,例如给腾讯做QQ流量,设计成包月或者特惠流量的套餐,如果做得好被腾讯包下来,也算是一种新型的转包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