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包括华纳在内的几大国际唱片公司,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联合国内酷狗、酷我、百度、QQ音乐等音乐服务网站尝试采取音乐下载收费包月制度。用户在获得原有基础免费试听服务的同时,可通过付费方式获得接近CD水平的ape、flac格式音乐或MV,并获得其他付费权利。原因一方面在于国际唱片公司施压于这6到7家音乐平台,他们占据市场份额超过85%。另一方面,也有一批希望获得高品质音乐的用户愿意付费。
目前具体的收费价格和操作细节目前还没有最终定论。另一方面,此举并不是意味着免费午餐的终结,而是给愿意付费用户多了一个追求高品质音乐的选择,免费仍是主流。不看好者认为,过去几年,国内付费音乐下载的网站大多关闭或濒死。这已经说明,用户付费数字音乐下载的模式在中国也许走不通。
这几大音乐平台表示,此举并不意味着免费午餐的终结,而是给愿意付费用户多了一个追求高品质音乐的选择。百度音乐事业部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百度音乐只向商家收费,在百度音乐首页和用户的个人音乐盒都植入广告,并与音乐公司进行广告分成。
由于互联网音乐没有好的盈利模式,尽管拥有巨大流量,但广告转化率并不高,而版权和运营费用却越来越高,推行个人付费会不会重蹈当年覆辙,业界对此并不看好。
近年来,跟互联网上音乐相比,音乐行业的“光景”却并不好过。“如果能与互联网服务商建立起收入分配,对音乐人来说有很大的益处。”陈洁明表示,当投资资金可以循环起来,对于希望制造高品质音乐的创作人来说,宁愿写一首值100万元的歌,也不写100首1万元的歌。“但现在情况正好相反。”陈洁明说。
[来拓荒族发布属于您的资讯,五分钟上头版,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