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就在一夜之间,二维码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或大或小的“回”字(注:二维码的形状)出现在各类商品的外包装盒上,出现在机票、火车票等各种票据上,出现在餐馆、咖啡店等各种消费场所,以及电视屏幕和户外广告牌上…… 作为有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之称的物联网产业中关键的一个环节,二维码的前景引来了众多淘金的商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链。有专家甚至预测,三年内二维码将会撬动千亿级的市场。不过,在其火爆的背后似乎也存在着尴尬:虽然国内试水二维码的商家很多,却至今未找到成功的盈利模式。
IT巨头入局做大商机,据悉,目前二维码的生态圈由三类企业构成:第一类是硬件制造商,如二维码的解码设备;第二类是拍码应用,常见的有手机生码和解码工具;第三类是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如物流管理等的解决方案。对于如此庞大的商机,IT巨头们相继出手。上个月,腾讯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宣布,捆绑微信和财付通,依托微信的摇一摇、二维码扫描等功能,针对性地开发各种支付方式,实现线上支付与线下商务的整合。紧随其后,9月24日新浪微博也宣布上线二维码功能。此外,搜狗输入法、阿里巴巴旗下的聚划算和支付宝、大众点评网等众多互联网企业都已前后开通了二维码功能。有专家预测,三年内二维码将会撬动千亿级的市场。对众多IT巨头的加入,一位二维码从业者乐观地表示:“腾讯新浪等还没进来的时候,二维码主读业务延伸的市场份额估计只有1亿的空间,但巨头入局可以迅速将市场做大,也许很快能做到10亿的规模,这是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