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需要怎样的“红包”?投放精准更重要

拓荒号:石亚茹 ((企业头条)
评论

2020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影响,发展实体经济,国家多次出台支持政策,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近日,国家再次推出“红包”——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其中包括38条举措。

第一项举措即“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其中包括三项,一是继续推进减税降费,二是进一步降低用能用网成本,三是深入推进物流降成本。

可见,成本仍然是政策希望解决的问题。

企业成本的构成复杂而多样,但基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生产性成本,二是交易性成本,三是制度性成本。

生产性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环节支付的成本,用能成本即属于这一部分。这部分成本也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交易性成本指企业在交易环节支付的成本,包括物流成本、渠道成本、营销成本等。对于需要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交易性成本往往是大额支出。

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指因政府的各种制度工具所带来的成本,包括各种税费、融资成本等。

目前,我国市场主体超过1亿户,其中,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比达到九成以上,所以保市场主体的关键在于保中小微企业。但实际上,这类企业中的大多数,用能成本其实并非大额支出。

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根据调研认为,降低用能成本对这类企业的帮助其实非常有限,特别是对于复工但未复产的这部分企业,优惠政策更无从谈起。

那么当下,中小企业的成本痛点究竟是什么?红包应该投向哪些地方?

2020年4月,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与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税务总局、银保监会及中小企业协会,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平台推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复工情况”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负担来自多个方面,其中两方面最为突出:一是房租成本,二是人力成本。其中,反映房租压力大的企业超过七成。难以及时偿还银行贷款等外部债务、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支出压力大、难以支付上下游欠款等问题也比较集中。

可见,企业痛点并非集中在用能、税费、人工等某一个领域。因此,投放“红包”时,精准非常重要。

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认为,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需要出台针对性的政策,稳住就业;以自贸港、自贸区为区域集聚的外向型经济,则应让其享受到更大的税收优惠政策。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只从财税、用能等某处着力,即便这方面的负担降低,另一方面的负担势必会增加,企业仍然无法享受到政策红利,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当发动多方力量、协同努力。

同时,只有确保“红包”发到需要的企业手上,才能算是把好事做好。因此,加强后期监督非常关键。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复工情况”问卷结果显示,小微企业对已有优惠政策加强落实的呼声较高。记者在对企业的调查中也了解到,在部分地区,由于中间环节过多,优惠政策执行并不到位,一些企业并未享受到降低电价带来的红利。

要解决上述问题,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应双管齐下。

来自中国中小企业促进中心的专家建议,要加强督查检查,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开展对金融、物流、能源价格等领域支持政策落实评估,推动惠企政策落到实处。

蚂蚁集团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振华则提出,可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保证水电气降价优惠政策切实传递到最终经营单位,避免被中途截留。

来源:能源评论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发布者删除。

2020年10月29日 14:13[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