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了各国对数字化、信息化的关注与投入,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工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5907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2.6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的含义
数字经济,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在经济学上定义为,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简单来说,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
数字经济在技术层面上,包括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
在应用层面,新零售、网红直播经济、工业4.0、C2M都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
也有部分人将数字经济看做是互联网经济的下半场。
互联网的经济上半场,主要面对消费者的吃喝玩乐和生活娱乐方式的数字化,比如微信聊天、网络游戏;而下半场,将主要面对企业、商业、政府领域的数字化,比如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等。
数字经济主要有两种形式: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包括5G、大数据、云计算、应用软件、互联网等产业,这些产业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产业,在5G的驱动下,数字产业正在加速发展。
产业数字化则是利用5G、大数据等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所以产业数字化也称之为数字经济融合领域,产业数字化的核心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主任曾宇表示,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在此次疫情中,数字经济在保障消费和就业、推动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出了强大的增长潜力。
具体来看,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新基建”助力产业结构升级;其次,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再次,互联网应用提升群众获得感,网络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此外,疫情期间,以在线教育、在线政务、网络购物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应用大放光彩,截至今年3月份,用户规模较2018年底增长了110.2%、76.3%、16.4%,为疫情防控、便企利民提供了新时代互联网方案。
从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新型战略性、网络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互联网发展赋予创新活力;从互联网应用与服务层面来看,“互联网+”持续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各互联网细分领域市场规模稳定增长,行业环境不断优化,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服务模式不断迭代演进,市场格局洗牌革新。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互联网行业会有更多可开拓的价值空间和发展潜力。
如何抓住机遇,强化产品业务、创新服务,同时,将短期快速发展巩固升级为具有长期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是行业未来要面临的挑战。
当前,互联网行业承担着探索发展新业态、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使互联网行业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器的历史重任。
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收入大幅下降,加上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薄弱,这些因素对部分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制约作用凸显。
因此,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缓解企业转型压力,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发展,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数字经济的驱动力
根本驱动: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数字化将真正撬动内需。
对国内经济来说,一方面,传统经济驱动疲软,经济发展需要从“量”转向“质”,其中一点就是要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结构在转型,纯粹的人口红利正在转变为工程师红利,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符合国情,这两方面诉求都要求国内经济加速向数字经济转型,尤其是在当前强调内循环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将真正撬动内需。
从这一点来说,数字经济很有可能成为即将出台的“十四五”规划的重心。
直接驱动:疫情给数字经济,尤其是产业数字化进程摁下加速键。
疫情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比如我国在线教育的普及率从疫情之前的不到20%,提升到90%以上。
在4月疫情期间,发改委还发布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重点强调了数字新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国移动支付、人像识别等数字技术的普及,以及对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进,中国每年将以超过全球平均值3%的速度产生和复制数据,可能将于2025年成为G20乃至全球数字经济的领头羊。
声明:本文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发布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