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 > 正文

一盆水泡走九个夏季小毛病!简单方便

多人看到“夏天泡脚”可能会瞬间冒汗,夏天泡脚,那不越泡越热么?其实不然,中医认为夏季泡脚是非常有必要得养生之法。夏天把脚泡好了,冬天还能少生病!因为脚部是仅次于心脏的重要部位,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还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夏天又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此时用温水泡脚能更好地…
多人看到“夏天泡脚”可能会瞬间冒汗,夏天泡脚,那不越泡越热么?其实不然,中医认为夏季泡脚是非常有必要得养生之法。

夏天把脚泡好了,冬天还能少生病!

因为脚部是仅次于心脏的重要部位,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还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夏天又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此时用温水泡脚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人体的脏腑机能。

夏季天气闷热,同时也是寒邪严重入侵的时节,空调冷气几乎无处不在,许多人还喜爱用凉水冲凉。虽然当时舒爽了,但是寒气、湿气会积在体内,每天晚上泡脚可以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寒气和湿气。

与此同时,夏天泡脚有助于祛除暑湿,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防暑:藿香泡脚

夏季用泡脚,是祛除湿气、消解暑热的好方法。

取30至50克藿香放入2升水中用大火煎煮40分钟左右,再用小火煎熬,药液剩下1升,取出汁液,再加水2升煎至1升,将两份药汁放在盆中,浸泡双足,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在浸洗过程同时进行足部按摩。

脚气:苦参泡脚

有脚气的人,洗脚时加点苦参,脚气就会好一些。

取苦参15克,花椒10克,绿茶10克,50毫升陈醋,倒在2500毫升的热开水里,再倒入50毫升陈醋,浸泡两小时,用此药汁泡脚30分钟。连续泡一周,一般情况下,脚气就会大大减轻。

感冒:食盐泡脚

盐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去除足部的寒气,这样就可以达到治疗感冒的作用。

在热水中加食盐约50克左右,50~70克生姜。泡脚时,先把脚放在热气上熏,待水温下降后再将双脚浸泡在水中互相搓擦,水凉时可续加热水2~3次,可泡至全身微微汗出,待水尚温时及时擦干脚部,盖上被子痛痛快快地睡一觉就好了。

祛湿:老姜泡脚

俗话说:夏季湿气正当令!所以夏季一定要注意祛湿,可以选择老姜泡脚。

取老姜、牛膝、秦艽、肉桂、独活、徐长卿各30克,加入水中煮沸,水温后泡脚,有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改善风湿关节疼痛的作用。

腹泻:艾叶泡脚

夏季气温高,细菌大量繁殖,饮食稍微不注意或者吃凉较多就容易腹泻,除了就医外,可以选择艾叶泡脚缓解。

取干艾叶50~100克,先用水将艾叶煮开,加凉水或待降低温度后再泡脚;或用热水浸泡艾叶20分钟,再加热泡脚。

烦躁:栀子泡脚

夏季人们容易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烦躁易怒、精力过旺等,这都是实火的表现,可以用栀子泡脚缓解。

取生栀子、远志、丹参和黄芩各30克,煎后泡腿脚20分钟。

失眠:花椒泡脚

用花椒泡脚也是国医大师陆广莘养生最爱,陆老认为,用花椒水泡脚比用热水泡脚促进睡眠效果更好。

用一个棉布包50克花椒,用绳系紧,加水煮开后用这个水泡脚即可。花椒包可以反复利用,用一个星期左右再换新的就可以了。

足跟痛:食醋泡脚

夏季爱穿凉鞋、人字拖等,走路多了经常容易足跟痛,消除足跟痛可以在泡脚时加点醋。

取1000毫升食醋加热至沸腾,待温度适宜时,浸泡患脚,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连用15天为1个疗程。有助于消除霉菌、脚癣、皮肤病等。

红眼病:黄柏泡脚

夏季是红眼病高发季节,除有效药物治疗,药物泡脚也是好方法。

取黄柏30克,菊花15克。将两药加入清水,煎30分钟,去渣将汁倒入干净的盆中,再加入2000毫升的热开水,趁药水上蒸时,熏蒸擦洗患眼,之后泡洗双脚,早晚各1次,每次40分钟。

标签:泡脚 2018年05月25日 15:3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村心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