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 > 正文

失败的创业者雷厚义:屡败屡战称社会很公平

创业者雷厚义没有想到,自己引发关注是因为创业失败。7月的重庆阳光燥热,热气吞没了大街小巷,高低起伏的街道两旁几乎看不到共享单车的影子。雷厚义刚接完一通电话,眉头紧蹙,他双手交叉放在身后往前踱步,到公司前,他发现钥匙不知道扔到了哪里,穿着一双拖鞋匆忙奔了回去。退出共享单车领域一个多…

创业者雷厚义没有想到,自己引发关注是因为创业失败。

7月的重庆阳光燥热,热气吞没了大街小巷,高低起伏的街道两旁几乎看不到共享单车的影子。雷厚义刚接完一通电话,眉头紧蹙,他双手交叉放在身后往前踱步,到公司前,他发现钥匙不知道扔到了哪里,穿着一双拖鞋匆忙奔了回去。

退出共享单车领域一个多月,“失败者”的标签还是贴在他身上:前几天,一则新闻把他评为2017年“最失败的互联网创业者”,30个失败案例里排第一。

他对失败不陌生。从大一退学,到北大当保安做旁听生,再到数次创业,25岁的雷厚义屡败屡战,喜欢赌“大”的。

“这个社会很公平……”他身穿白衬衣,短裤起了褶子,几乎无法安静地坐在沙发上,也顾不上鞋子掉在一旁,“该走的路老天爷一步都不会让我少走”。他的声音时高时低,像起伏不定的波浪线。

“互联网最著名的失败者”

6月13日,悟空单车宣布退出共享单车市场。

几天后,雷厚义从深圳飞回重庆,航班刚落地,打开手机就收到妻子发来的微信,说他上了微博热搜,“首家倒闭共享单车创始人”。

微博一刷开,铺天盖地的信息,雷厚义吓了一跳,紧接着有些失落,“我以为自己被大家知道那一天是因为成功,结果是因为失败。”身边的朋友也都调侃他是“互联网最著名的失败者”。

其实4月中旬,雷厚义就开始撤销共享单车项目,那之后,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司原有的金融业务上,想低调处理退市的事情,没料到引发这样的关注。

起初在重庆试点共享单车,他坦言是出于营销目的,“大家都觉得重庆因为地形原因不适合骑车,那我在重庆骑车是不是一个爆点呢?至少能吸引人的关注”,他真正的目标是全国市场。

今年1月7日,悟空单车第一次面世。前一天,200辆黄色的单车被运到公司的楼下,雷厚义特意嘱咐人给单车支起帐篷,怕遭雨淋湿。那天夜里,雷厚义在单车旁边坐了一整晚,寸步不离地守着。

为了赶时间面市,雷厚义对第一版单车的要求是能骑就行。拿到第一批自行车后,有用户刚骑了一次,脚踏板掉了,雷厚义气坏了,他打电话给天津的厂家,找人理论,但供应链依然跟不上,那时他已经找不到第二家能够合作的自行车厂家。

单车面市头几天,主要投放在重庆大学城。雷厚义担心用户不愿意骑,摆放了很多易拉宝广告,但单车“一放出来就被人骑走了”。

重庆大学城地势平坦,学生较多,雷厚义将第一批单车投放过去,前两天每天注册用户过百。但形势很快出现逆转。3天后,几千辆ofo进来了。

雷厚义和合伙人西风租了一辆电动车到大学城转了一圈,发现那边已经被成片黄色的ofo占领了,而红色的悟空单车早被淹没其中。“已经是ofo的天下了。”他想另辟蹊径,想到重庆市区周边的永川,江津,合川等地投放车辆,但他考察一圈下来,发现街上空荡荡的,没什么人骑车,他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那段时间,雷厚义每天监测后台数据,发现用户押金退款率很高。他跑到大学城去转,发现单车损耗程度很大,加上数量少,分散以后用户很难找到车辆。

在更新第二版单车的时候,运营商一直拖延时间,车辆跟不上,投资人着急了,他只能把钱退回去,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被其他同行一点点抢走。

“整个打仗的过程中我们都没有枪,只有呐喊声。”西风说。

3月末4月初的时候,用户陆续退走了押金。雷厚义陆陆续续砸进了300万,单车烧钱的速度已经超过了金融业务赚钱的速度,再投入下去,公司大本营要倒了。

雷厚义意识到,仗打不赢了。那段时间,西风看到他总是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的样子。

停掉单车项目之前,团队的人都在猜测,议论纷纷,西风也有预感,他在等雷厚义亲口告诉他。那天雷厚义把他叫到办公室,笑着告诉他这个决定。此后,团队花了两个月时间做善后工作,把资金全部退还给投资者,把注册用户的押金陆续还给用户。

启动共享单车项目时,雷厚义曾预判自己有6个月的时间窗口,没想到,刚上去,窗口就没了。

“赌一把”

2016年,共享单车风生水起,雷厚义在新闻上看到了ofo的报道,琢磨着自己能不能也搞一个,思前想后,他决定“赌一把”。

当年9月份,雷厚义告诉妻子邓长明,看中了共享单车的项目,“以后会火”。但邓长明认为,摩拜、ofo已经占据了主要市场,单车涉及线下运营,需要不少人手,加上当时公司刚自负盈亏,她担心单车项目会拖垮整个公司。

西风也不看好这个项目,但他没有阻止。他知道雷厚义喜欢“赌大的”,更何况,即使是最坏的结果,也可以锻炼团队,或许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发现一条新路。

刚推出单车项目的合伙人模式时,不少人报名投资,金额从30万到800万,短短一个星期意向投资达到3000万。雷厚义信心满满,以为自己有了“成为全国性玩家”的赌注,一定能够拿到几千万的融资,接着团队规模将扩张到五六百人,需要一个更大的办公场所。一个月前,他把公司搬进了800平米的写字楼里。

但转瞬间,投资者改变了意向,到手的投资一共只有13万,计划都成了泡影。

决定放弃单车项目后,雷厚义满大街找车,转了几个小时,也不见单车的影子。这么找了五天后,底下的人抱怨找车太耗费人力物力,他一拍板,决定不找了。

在公司产品总监任我行眼中,雷厚义“比较激进,也有比较强的止损意识”,项目失败后,他在员工面前看上去依然亢奋,没有流露出一丝气馁。

在创业这条路上,雷厚义觉得自己仗还没打够,仍需“练兵”。单车项目不是他赌的第一次。

2015年,还在北京的雷厚义盯上了互联网小额借贷业务的风口。

他回忆自己刚从大学出来时,身无分文,经常找朋友借钱,上千元的房租也无力支付,感觉“一分钱逼死英雄汉”。

2015年年末,他开始创业,做互联网金融相关的现金贷。他东凑西凑了50万资金,并不能满足放款需求。那时,他每天出去见投资人,找风投和放款资金,但他没有金融行业的背景,跟投资人也不熟,所有人都不相信他能做风控。

过了近一年时间,他还没做起来,市面上已经有上千家做贷款的平台涌进来。

捱到2016年3月份,公司资金断了。接下来的几个月,雷厚义每晚睡不着觉,四处打电话,低声下气找朋友借钱,给7名员工发工资。到了5月份,他借不到钱了,员工也陆陆续续离开了,最后只剩下3个人。

回忆做互联网金融之初,雷厚义把挫折归因为运气不佳。他甚至设想,如果当初有人投钱,会不会早做成了一个月放款几亿元的公司?

“一意孤行”

2012年9月,雷厚义刚结束在大连大学一年级的课程。

暑假留校实习后的一天,他和4个同学买了几瓶酒,坐在学校后面废弃停车场绿油油的草地上,畅聊“理想和人生”。

一个同学提到一本叫《站着上北大》的书,说自己看后“深受感动”,现在的校园让他觉得“没意思”,和理想中的大学相去甚远,他提议到北大去旁听。

几个人于是热烈地讨论起到了北大怎么生活,那个同学提议当保安,既能解决住宿问题,还能得到一张学校的饭卡。五个人商量留三天考虑时间,决定去留。

雷厚义对自己所学的机械专业并不感兴趣,觉得自己“没天赋”,在机械行业看不到未来,他申请过调换专业,可是也没通过。那几天,他翻来覆去想这个问题,最终决定,退学。

和他一起在草地上热烈讨论的4个同学则选择了留下。他远在重庆老家的父母坚决不同意他退学,他不顾反对,“一意孤行”。

雷厚义真的去了北大。带着“未知的期待和希望”,在北大校园当了10个月的保安。

那时,他每天晚上11点开始上班,一直到清晨7点。下班后睡到中午,下午和晚上就和一帮保安兄弟到教室上课,政治经济文化管理一门课都不落下。

他把这段北大校园的经历视作人生的转折点。

狂风暴雨的夏天,他在北大的操场上跑步,喜欢找学生聊天,表达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看法,但愿意搭理他的人很少。每天面对“天之骄子”,年纪相仿却生活迥异,雷厚义心里逐渐有了落差,曾经“心气很高”的他一下跌落谷底。

北大常有创业者讲座,雷厚义迷上听创业经历,他说那些人让他看到,人可以有不同活法,而他则坚定地要成为一名创业者,“站在时代前沿搏击风浪。”

徐小平在一次演讲中说的话让他印象深刻,“创业者有什么资格说累呢?你一旦成功,获得的财富和报酬是别人的无数倍。”

雷厚义觉得自己不能在北大待下去了,应该到社会中闯荡。

第一站,他去了深圳。一个朋友邀请他一起做手机生意,但到了深圳后,生意没做成,他最后找了份房屋中介的工作。

之后,他离开深圳回了北京。没文凭没技术,没钱没资源,他像一只无头苍蝇,乱飞乱撞,尝试过各种可能。他想找一家公司安心上班,从门槛最低的市场工作做起,但因为没有学历多次被拒之门外。

他到中关村卖过二手电脑给清华北大的学生,也卖过手机。有一次“不识货”进了一台高仿机,当成正品机卖给北大的学生,最后对方要求退货,他跑去找卖家理论,差点打了一架。

小本生意亏了以后,他搬到了北京一个七八平米的地下室里,和在北大当保安时认识的一个朋友合租在一起,地下室里空气不流通,闷得很。

后来,又搬到潘家园一个老旧小区的群租房里,两间隔断的卧室里挤了4个人,他住在一间5平方米的小屋里,除了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桌子,剩余的空间只能塞下一个人。屋子没有窗户,不开灯就没日没夜的黑着,他就这间黑屋子里度过了压抑的一年。

直到家里一个亲戚把他叫回了四川攀枝花,让他试试卖衣柜。可他不是一个好的销售,干了两个多月,业绩惨淡,不得不离开。

这段卖电脑、卖手机、卖衣柜的经历让雷厚义判定,传统行业不适合自己。他把目光投向了互联网,一边跑机顶盒业务,一边想着做点什么创业项目。

业务不见起色,身上的钱也越来越少,他吃了一个月的烧饼,最后开口向父亲借了7000块钱,作为启动资金,准备进军互联网。

七千块钱在北京创不了业,“只能回重庆”,但他遇到的麻烦超出了自己的预想,他没有在互联网公司长久待过,甚至连“互联网是什么都不知道。”结果是,他又“杀回北京”寻找机会。

他叫来大学时的两个同学,在一间宿舍里开始创业。但每天除了争吵,团队没有任何进展。没多久,雷厚义把团队解散了。

他突然意识到仅凭一腔热血,什么都做不了。于是他花了几千块钱到培训班学习计算机编程,学完后相继面试了7家公司,只有最后一家公司通过了。但三个月后,他再次离开。

年轻的雷厚义似乎一直被这个时代的创业洪流裹挟着往前走,却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

现在回头看去,雷厚义评价三年前的他“浮躁,好高骛远”。

“雄心勃勃的年轻人”

2015年,雷厚义回到重庆后,在一栋居民楼租了一套70平米的房子,每天窝在屋子里研究互联网金融。

那时,西风还在培训学校教书,偶然在一个QQ群里碰到了正在招技术人才的雷厚义。两人就约着在雷厚义租的那幢“脏乱差”的民房里见了面。

西风回忆,雷厚义穿着短裤和拖鞋,头发乱糟糟的,也不怎么出门。初次见面,雷厚义手舞足蹈地向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也描绘了对未来的憧憬,“很有激情”。

西风对他毫无顾忌的笑声印象深刻。那次见面中,雷厚义径直对他说,要“做横跨三个世纪的企业。”

就这么聊了四个小时后,30岁的西风决意辞职跟着眼前这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闯一闯。

此后的故事却多是磕磕绊绊。西风记得,因为发不起工资,团队的人陆陆续续离开了,最后只剩三个人。那段时间,雷厚义经常出差外地找创投基金,每次带着希望出去,最终都失望而归。资金越来越紧张,路越来越窄,但他看到雷厚义依然有说有笑,干劲十足,大年三十也留在公司加班。

连续投入50万,还是不见起色,雷厚义半夜回到家里,邓长明担心他还不起钱,一直抹眼泪,他也不敢讲钱早就花完了。

此后,雷厚义决定避开放款资金的困局,转型做流量分发,公司才起死回生。转型之后一个月,公司有了第一笔3万元进账,那是雷厚义最兴奋的时刻,他不用再靠借钱维持团队运转。如今,他的公司员工增加到了60人,几乎都是“90后”。

妻子邓长明是雷厚义的高中同学。她回忆,高中时,雷厚义是一个不合群的人,独来独往了三年,言行举止衣着让人觉得怪异。他晨读的时候声音总是最大,也从来不注意形象,天天穿着大裤衩和拖鞋,是同学眼中的“另类”。

但雷厚义自觉比同龄人成熟,胆子也大。小的时候他生活在农村,经常走夜路,举着火把,大摇大摆走在乡间小路上。

当初要创业,身边的人都反对,他坚持要做。第一次见岳父母,他说了句,“我以后一定要和马云一样伟大”,听的人都觉得他不靠谱。

在任我行眼里,雷厚义性子急,做事也冲动。但他身上生龙活虎的激情很有感染力。去年9月,任我行在雷厚义办公的居民楼第一次见到他,员工就在客厅办公,一张桌子围着十一二个人,就在他那间黑漆漆的办公室小屋子里,两人聊了一个多小时,任我行清楚记得,雷厚义说话时声音高亢,不时大笑,把他的“激情也激发出来了”。

雷厚义喜欢历史剧和武侠剧,钟意快意恩仇的生活。他试图在公司打造一种武侠文化,61名员工都有武侠“花名”,他也希望员工爱上“打仗”的生活。

那天走出办公楼,雷厚义到餐厅吃饭,碰到了妻子的表哥。表哥向身旁的朋友介绍他,说他就是那个做悟空单车的人。雷厚义点头微笑,赶紧解释,单车已经砍掉了,自己现在回归到了互联网金融的老业务。“15年12月开始创业,从北京杀回来的。”说完,他自己哈哈大笑起来。

公司的人并不避讳谈及这次失败,反而作为典型案例经常在会议上提起。当时投放的1200辆自行车有90%都没找回来,找回的几百辆自行车当作福利分发给了公司的员工。如今,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仅摆放着两辆红色的悟空单车。

停掉单车项目后没几天,雷厚义跟邓长明领了结婚证。他的微信名依然写着“东邪—悟空单车”,“东邪”是他在公司的花名,这个名字来源于他对自身的认知:“不走寻常路”、“剑走偏锋”、“身上带着一股邪气”。

标签:悟空单车 失败创业者 雷厚义 2017年08月23日 23:3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