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 > 正文

腾讯微信战胜米聊 依靠海量的用户冲击

腾讯如果没有微信可能面临一场灾难 很多人说腾讯是最早拿到移动互联网门票的公司,指的就是微信,很多朋友都用了。微信的确是唯一一个在手机上开始做的,并且是以手机为主的,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 它充分利用手机和PC的区别,就是把人们用计算机的终端变成人随身的一个器官,以前用PC还不能称之为器…

      腾讯如果没有微信 可能面临一场灾难

      很多人说腾讯是最早拿到移动互联网门票的公司,指的就是微信,很多朋友都用了。微信的确是唯一一个在手机上开始做的,并且是以手机为主的,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

      它充分利用手机和PC的区别,就是把人们用计算机的终端变成人随身的一个器官,以前用PC还不能称之为器官,离开电脑,站起来就脱离了,只有手机第一次跟着人体一起,连在一起,所以内置的摄像头、传感器、麦克风都可以成为人们在网络世界里面的眼、鼻、口、耳,甚至你的触觉跟颜色,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把你的朋友连在一起。即使我们有手机QQ,但因为它有一半用户在PC上,一半用户在手机上,只有微信是完全基于手机来开发的。



      “坦白讲,微信这个产品出来,如果说不在腾讯,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话,是在另外一个公司,我们可能现在根本就挡不住。回过头来看,生死关头其实就是一两个月,那时候我们几个核心的高管天天泡在上面,研究产品。” 马化腾如是说。

      很多人讲是QQ的海量用户基数,造就如今的微信,团灭了米聊,易信,来往的等竞争对手,这无可厚非。但是进入2016年,真正由QQ转入微信的有多少?这种转化只是最开始有用,而如今看来正是微信正在终结QQ这一无可替代的聊天IM,或许你会说有了微信这么强大的入口,没有了QQ号又如何……的确现在的腾讯和许多许多人都这样想,甚至2014年以来的半数微信用户也没有QQ号。但微信真的如QQ一样能经受时间考验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简单说绝大多数微信用户从刚开始使用时就没有注册微信号,而是简单的使用手机号作为登入凭证。而不像QQ那样需要永久记住一个QQ号码。



      为什么QQ不会成为“微信”

     为什么到头来发现,年轻的一代(95后)更多的会使用QQ而不是微信。相对而言,年轻人的单位时间并不是那么高价值,以至于他们能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体验玩乐各种各样的东西,而QQ正是在拥有极大的用户基数的情况下,还能吧“流行”的东西给你,这种“低效”是微信所不能具备的。但对于老一代来说,比如说父母,连智能手机都不太会用,更别说QQ这么流行的了,还有大多数的人就是没时间,也没兴趣去点那些功能。这时候,就迫切需要一个能替代QQ的工具了。

      所以,真正意义上来说,QQ 是社交软件,最大的优势在于她的「臃肿」;微信 是即时通信工具,而微信的克制让它十分的「高效」。

      我们已经离不开微信,我们没事了就在在刷朋友圈,而且晚上也在阅读订阅号。微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阅读,还能帮助我们购物、转账、打车、理财等。反正如今微信已经离不开我们的生活。



      如今微信也成为了腾讯的的半壁江山,微信如今有9亿多用户。

      马化腾也说,如果没有微信,我们将很难战胜对手。

      在微信这个移动互联网超级应用的带领下,腾讯的市值屡屡创新高,

      如今腾讯的市值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是亚洲最值钱的公司。

 


      米聊当初比微信早一步出来,但是因为被腾讯的模仿以及QQ用户冲击,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

      “如果不是微信抄我们米聊今天的微信就是米聊。” 雷军如是说。

标签:微信 米聊 2017年07月25日 23:21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