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致远舰已出水大量文物 是否整体打捞需考虑多方因素

发布者:张利  (优府网  — 资讯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辽宁丹东东港发现致远舰的消息,引发全国关注。参与此次考古工作的甲午史专家陈悦,这艘战舰能体现北洋海军风貌的一艘战舰。“致远舰上的文物也将是目前中国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北洋海军出水文物。”甲午史专家陈悦说,应该以发现致远舰为契机,建立系统的甲午海战纪念馆。已出水大量文物部分文物表面依…

辽宁丹东东港发现致远舰的消息,引发全国关注。

参与此次考古工作的甲午史专家陈悦,这艘战舰能体现北洋海军风貌的一艘战舰。

“致远舰上的文物也将是目前中国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北洋海军出水文物。”甲午史专家陈悦说,应该以发现致远舰为契机,建立系统的甲午海战纪念馆。

已出水大量文物 部分文物表面依然光滑

据此次水下考古调查领队周春水介绍,自今年8月初考古工作开始以来,打捞出水的沉船相关文物种类有60余种,数量100多件,它们主要分为3大类,即船载武器、船体构件以及船员生活用品。

中国文学网获悉,为使文物更接近水下保存状态,它们被放置在注满海水的储藏盒中。除了机关炮子弹外,水下作业过程中,不少步兵武器的子弹也被发现。

参与此次考古工作的甲午史专家陈悦说,此次考古发现的位置应该是位于致远舰的后方,因此在出水的文物中,包含了一些当时船员的生活用品,这将为研究当时船员的海上生活提供依据。

据陈悦介绍,由于长时间泡在海水里大部分文物出水时表面都附着了很多海洋生物,但也有部分深埋在淤泥中的文物表面依然光滑。

“目前出水的文物大部分还要进行后期的细致清理才能识别更多的信息,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有关致远舰的信息也会越来越丰富。

陈悦说:“此前在打捞济远舰时候发现,有的舱门的密封性好,水都没有进去,里面的东西,包括纸和围巾还是干的,期待致远舰上也会有此发现。”


致远舰已出水大量文物 是否整体打捞需考虑多方因素


是否整体打捞 要等到将来船体打捞计划出台

目前已经确认这艘沉舰就是致远舰,那么是否会进行整体打捞呢?

领队周春水介绍说,虽然今年以来出水的文物有100余件,但是考古工作还没有正式进入文物大规模提取阶段,出水文物都是在抽沙过程中从泥沙中剥离出来的,并且为了保护沉船船体结构,考古队并未对散落在海水中的大块船体甲片进行捞取,这些需要等到将来船体打捞工作计划出台后,再着手进行。

陈悦认为,就目前的情况还无法做出是否应该整体打捞的判断。

“现在对于这艘船的整体形态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到底是一艘整船,还是一堆碎片现在不知道。”陈悦说,“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就决定是否整体打捞还太冒失了。”

陈悦认为,现在最急迫要做的一个事情就是发掘,更大规模的发掘,“起码把这个船的样子给发掘出来。”

军事博物馆研究员、海军史专家许华则表示,即使将来致远舰能够被打捞起来,保养和维护费用也将是天文数字。

济远舰遗物 严格来说是日本军舰遗物

对于此次致远舰的发现,陈悦说:“这对我们意义重大,因为在致远之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北洋海军战舰遗物出水。”

陈悦说,有一件事情很多人没有注意,就是目前在山东刘公岛上甲午纪念馆里所陈列的济远舰文物,镇馆之宝就是济远主炮。但是要注意这是济远舰在甲午战败被俘在日本海军已经服役了一定阶段后沉没又被打捞起来的。

“所以济远遗物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日本军舰的遗物,因为很多的物品都日本人的。”陈悦说,“而且济远舰在被编入日本海军后,船体很可能被改造过,因为火炮等物品使用经验也不一样,应该被日本人改过,包括舰上的一些小型火炮也不一定是当年北洋海军原装的。”

另类文学消息,济远舰,1895年甲午战败被俘编入到到日本海军,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触雷在旅顺海域沉没。1988年对济远进行打捞,出水文物中济远舰舰首的2门210毫米火炮(火炮下炮架未出水)。但由于此次打捞由于打捞工作船吨位小,军舰沉没位置水深过深,未能实现整体打捞的目的。

“所以说,真正的原生态的北洋海军的军舰被发现这是第一次。”陈悦说。

筹建博物馆 “一定要做一个大格局的纪念馆”

目前,丹东正在筹建中国首个甲午海战博物馆。对于这座博物馆,陈悦说,按照正常情况此次致远出水的文物会,起码只部分文物会放到这座馆里。

许华则认为:“打捞起来的致远舰残骸足以支撑起一座博物馆。”

陈悦建议说,未来关于甲午海战一定要做一个大格局的纪念馆。

“筹建的这个博物馆应该是一个省级博物馆,我有一个建议,在主馆之外,在有北洋战舰发现地方以及甲午战争的重要遗址处设立分馆。”陈悦说。

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经确认,经远舰沉没在辽宁庄河黑岛的老人石海域;日俄真正期间沉没在旅顺海域的有平远舰和济远舰,其中济远舰已经打捞出水一大批文物;旅顺曾是北洋海军重要的基地也是甲午战争的重要战场,同时辽东地区本身就是甲午陆战的两大战场之一。

“东港设一个馆,以致远舰为主,庄河社一个分馆以经远舰出水文物为主,旅顺再设一个馆以济远、平远以及日舰吉野为主,同时再设立重要的陆战分馆。”陈悦说,“这可是全国第一个最全面的甲午海战纪念馆,包括了海上的和陆上的,这样也让整个甲午海战的纪念和研究成系统,辽宁也会形成全国第一个甲午海战纪念馆的沿海线。”

在纪念7月25日,丹东以及丹东港等相关方面曾在北京举行甲午海战博物馆筹建论证会。

论证会上,军事博物馆馆长董长军认为建馆意义重大。

“从甲午海战来讲,无论是甲午海战的历史意义还是海战的意义,还是它给后人带来的很多思考,从哪个角度讲,价值都是无法衡量的。所以我觉得这一点确实是应该的。”董长军说,“现在我们经过探测、了解,发现了一些甲午海战的沉船,让我们办这样一个纪念馆就提出了非常必要的条件和可能。”

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编研室原主任、研究员李平则表示,甲午黄海海战是日本侵华的开端,“真正侵入我们中国的领土主要是从大东沟开始。”华西都市报客户端记者王国平

济远舰曾遭“破坏性”打捞

甲午海战期间,济远舰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保卫战,三战之中竟有两战逃跑。如今,该舰前双主炮却成了甲午战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986年和198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曾两次对“济远”舰实施打捞,共出水文物132件组,其中包括“济远”舰舰首的2门210毫米火炮(火炮下炮架未出水)。如今,这两门主炮就安放在刘公岛海军提督署后院。

甲午史专家陈悦说,由于参与打捞工作船吨位小,军舰沉没位置水深过深,未能实现整体打捞的目的。从考古学角度讲,因为这次打捞实在太粗糙了,并不是考古学意义上的发掘。

而在当时打捞完成后,由于资金问题而差点以每门300万美元卖给德国克虏伯公司。

陈悦说,这次打捞虽然打捞上来一些文物,但是济远来说也成了一场“劫难”。

陈馆之宝是最不争气的济远前主炮

山东威海旅游码头,在前往刘公岛的客船上,宣传语上写着“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

刘公岛确实不仅仅是个岛,这里是北洋水师的兴起之地。

1888年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正式成立,拥有大型铁甲舰两艘、巡洋舰八艘、炮舰六艘、鱼雷艇十六艘、练习舰五艘……合计56艘舰船,官兵4000多人,规模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六。

同时,刘公岛又见证了北洋水师的覆灭。

1985年,在北洋海军提督署原有建筑的基础上修整建成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海军提督蜀也称海军公所,匾额为李鸿章所提。原本在旅顺、刘公岛和威海卫各有一座,三座公所形制、建筑基本一致,如今仅留下刘公岛这一座。从战后日军公布的照片中,一张日军占领旅顺海军公所的照片当年曾被日本用于大肆宣传。

在提督署的对面就是当时修建的一座石码头,如今停满了往返威海-刘公岛的客船。当年丁汝昌或许就是从这里下船,再登上几级台阶,进入提督所,走进他的书房之中,吞下鸦片自杀殉国。

1986年和198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曾两次对“济远”实施打捞,共出水文物132件组,其中就包括“济远”舰舰首的2门210毫米火炮(火炮下炮架未出水)。

如今这两门主炮就安在提督署的后院。即使在今天,放眼放去,这两门主炮依然威风凛凛,让人胆寒。可惜的是,这两门巨炮当时并没能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在甲午海战期间,济远舰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以及威海保卫战。三战之中两战逃跑,特别是在黄海海战中,由于方伯谦带头逃跑,动摇了军心,逃跑过程中又撞沉了搁浅的扬威号。甲午战败,济远被编入日本舰队。1904年11月30日,日俄战争中在炮火支援日本陆军进攻旅顺时触水雷沉没。

作为主力战舰,济远舰的逃跑直接将北洋舰队至于战败的深渊。

如今,当年的逃舰、俘舰济远前双主炮却成了甲午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海底82年 克虏伯曾欲600万买走

打捞济远舰也是巧合。

上世纪80年代初,海军某部在旅顺海域,意外打捞获得“济远”舰舰尾150毫米克虏伯炮等文物(现保存在旅顺万忠墓纪念馆对外展出),使得沉没了近百年的“济远”舰重新进入现代人的视野。为打捞文物纪念历史,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国家旅游局拨款人民币300万元,计划将“济远”舰整体打捞出水,用于修复展出。

1986年,由威海市文物、旅游部门委托山东省烟台市烟台救捞局救捞工程队开始打捞工作烟台救捞局救捞工程队开始打捞工作,打捞行动从5月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期间烟台救捞局救捞工程队共出动了“烟捞一号”、“烟捞五号”2艘救捞船、27名潜水员。

这次打捞虽然没能打捞出整艘“济远”舰,但却成功打捞出了沉睡海底82年之久的舰前双主炮。

但因欠款过多,烟台救捞局拒绝将“济远”舰前双210主炮等文物移交甲午馆,烟台救捞局就把这两门大炮直接运到了自己的码头上。自1986年8月至1992年7月的6年间,甲午博物馆多次去烟台救捞局查看大炮的安全状况,并协商解决大炮的收回问题,但因对方要价太高而无果。

期间大炮的德国克虏伯公司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和烟台救捞局取得联系,并表示愿意以每门300万美元的价格想把大炮买回德国。

这个价格曾让烟台救捞局颇为心动。

“当听说烟台救捞局想把大炮卖个德国后,甲午战争博物馆原馆长戚俊杰老先生,拿着文物法跑到救捞局,跟他们讲理讲法,跟他们说这两门大炮是文物,不能卖。”对这一段内情颇为熟悉的陈悦说,在戚俊杰老先生的努力下,这两门大炮终究没有流失。

40万买回 40天滚木安放

直到1992年,在威海当地有关部门的牵线下,戚俊杰先后5次与救捞局协商,从要价300万砍倒150万,最后以40万的价格达成收回协议。

戚俊杰说,当时40万对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而言也不是个小数目,“1989年博物馆作为改革试点,被要求经费自理,博物馆的运转费用全靠门票收入,刚开馆的时候门票才一毛钱,1992年的时候也才几块钱。”

最后经过多方努力,总算40万凑齐了。但是在交炮的时候,烟台救捞局又要求付运送工人3000元劳务费。没有办法戚俊杰只能再拿出3000元,但同时他也要求烟台救捞局把从长岛海域打捞出水的两门小炮一起赠送。

1992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98周年纪念日。烟台救捞局运送两门大炮的船靠到了刘公岛的铁码头。从打捞出水,经过6年的努力,“济远”舰前双主炮终于回到刘公岛。

但由于从码头还提督署后院有4里多路,而且路窄颇多,难以使用机械操作。而每门重大20多吨的大炮也非人力可以抬动。

从当时拍摄的照片可以发现,当时工作人员采用了“滚木法”来移动大炮。具体的做法就是先在大炮下放上由圆木打成的架子,再在圆木架子下放上一排大钢管,随着前面的大卡车牵引着铁炮前进,大钢管就需要一根一根从后面换到前面去。

从7月25日一直到9月初,岛上20多人花了40多天时间,才终于将两门大炮安置在提督署后院。

破坏舰体 又一次“劫难”打捞

如今济远主炮以及桅杆等设备都安放在提督署的后院。

虽然济远是目前唯一一艘部分打捞上来的北洋战舰,但专家表示,从考古学角度讲,因为这次打捞实在太粗糙了,并不是考古学意义上的发掘。

从考古学角度讲,因为这次打捞实在太粗糙了,并不是考古学意义上的发掘。

“第一次打捞由于打捞工作船吨位小,军舰沉没位置水深过深,并未能实现整体打捞的目的。”陈悦说,这次打捞虽然打捞上来一些文物,但是济远来说也成了一场“劫难“,因为对船体造成了严重破坏,因而导致很多有关“济远”号的重要信息无法获取。

1988年,又制定了第二次打捞整体打捞方案。

当时的方案是浮筒沉箱打捞方案,即将多个充水的浮筒沉入海底,分别固定在“济远”舰的两舷,而后用抽浆机抽除舰体周围及舱内的淤泥,减轻军舰的自重,最后再排除浮筒内的压载水,浮筒上浮时带动整个军舰上浮出水。但整体打捞的风险过大,于是提出将“济远”沉船分段打捞出水再加以修复的第二套方案,然而由于耗资更大,对技术要求高,最终国家文物局、旅游局等部门决定放弃原定计划,不再打捞全舰。“济远”舰整体打捞工程由此终止。

“说白了就是钱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陈悦说,“但现在想能花多少钱呢。在在丹东和威海的海域内,有多艘甲午沉船,目前部分沉舰已有明确的沉没抵制,我们应该也理应将他们打捞出水,使之重见天日,这是应该是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优府网】官方微信(微信搜索“优府网”或“uninf-media”关注)



(资讯责编:常秀美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