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内新闻报道,6月1日起,我国绝大部分药品取消政府定价,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由生产经营者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制定价格。
近日,媒体采访普通市民、药店、医药公司以及医院,了解目前市场上的药品价格乱象,以及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对这一药价新政的反应。
国内最新新闻消息,6月1日起,药价开始放开,媒体走访西安朱雀路、吉祥村、科技路多家药店,发现市场反应平静,各药店几乎都有促销活动,几种常用药,如京都念慈庵咳嗽糖浆、小儿氨酚钠敏颗粒、黄连上清丸、双黄连口服液等价格均未变。
“市场反应会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还没接到哪家药企涨价的通知。”在朱雀路经营药店的李先生说,目前多数药企应该都在观望,即使有提价的打算,体现到药店还需一定时日。他分析,常用药品价格不会有太大波动,但市场紧俏的专利药品、血液制品等具有涨价空间。
两盒药一模一样 一家卖16元另一家卖3元
提起药价,很多市民不由得摇头,不是觉得药价太贵,就是感觉药价乱得没谱。最让人不明白的是,明明距离只有几十米甚至门对门,两家药店同一药品的药价就能差很多。
高陵的张先生最近就因为药价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以前知道每家药店价格都有点差别,但没想到同样的药能差上百元,这也太没谱了!”他说,因车祸后身体受损,医生建议购买一种提高免疫力的注射药品,可在门对门的两家药店里,一盒药居然相差了100多元。他跑去卖价高的药店质疑,想退货,却被以“进货渠道、质量不一样”的理由拒绝。
家住长安区的郭女士也有同样的遭遇。她在家门口不同药店购买一种清热解毒消滞和胃的液体药,第一盒16元,隔天换了家药店,竟变成3元。两盒药一模一样,都是每支10毫升、每盒6支装,从外包装上也分辨不出差别。
5月29日,媒体选取几种常用药品,分别在5家药店进行了价格对比。其中,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膏150毫升装,在西安高新区科技路上的老百姓大药房、怡康大药房以及高新四路的藻露堂药房,售价均为23元,在边家村附近的泰生药店售价20元,天仁大药房售价18.5元,最高价与最低价差4.5元。而300毫升装在这5家药店中,售价最高达38元,售价最低则为31元,差距达到7元。
药品有商品名和化学名之分,化学名专业难懂,很多药品为了知名度会起一个好听的商品名,但其化学成分均与同类药相同。另外,很多药品尽管成分相同,但差价很大。郭女士就发现,比如板蓝根,白云山的就贵点;还有些药,像小儿咳嗽药,成分相同,有四五元的,十几元的,也有二十多元的,到底该买哪个,令人纠结。
那么,应该怎么选药呢?对此,西安市第九医院药剂科主任付联强说,只要是合格产品就可以,基本疗效差不多。关于药品的国家标准都一样,但厂家不同,内控质量标准不同,现在市场上药品质量良莠不齐且有假冒药品,应尽量选择大厂家的优质产品。另外,买药一定要到正规渠道购买,不要相信路边摊或者轻信一些不正规的讲座培训售药。
廉价老药难觅 换个包装就提价
“有时候买药是碰运气,如果不是老买某一种药的人,压根儿就搞不清谁家贵谁家便宜,碰上哪家是哪家。”市民李女士说,孩子经常有点小的头疼脑热,自己就去周边的药店买药,总体感觉药品价格一直在上涨,有的从塑料袋换到盒装涨价,有的是减少药量,看起来价格没变,可实际上以前一盒药能吃三天,现在一盒药只能吃1天。
媒体在多家药店尝试寻找以前售卖5毛钱的廉价药,发现这些以前会放在药架最低层、价格最便宜的药品如今已经很难找到,如牛黄解毒片、三黄片、银翘片、干酵母片等,取而代之的是换了包装的同类药品,当然,价格成倍上升。
中药分等级以次充好 患者难区分
另外,价格捉摸不定的还有一些中药价格。因患有冠心病,70岁的王师傅最近拿着处方去药店抓中药,他跑了3家药店,总价最高的和最低的相差几乎1倍。同样包括熟地、藏红花、牡蛎等药材的一服中药,在钟楼附近一家药店每服15.6元,另一家药房每服12.9元,还有一家每服8元。药店工作人员解释说,各家进货渠道、药材质量不一样,价格当然不一样。
对此,药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各家药店进货渠道不同,而且中药分等级,等级高的精品药价格自然比普通中药价格高。中药饮片是按照农副产品管理的,随行就市,执行的是市场价格。
西安市中医医院药剂科主任李江英说,常用的中药品种有450多种,由于大小、部位、成色、效价、等级、产地等质量层次不同,进货渠道差异,价格差别很大,不一定是卖得贵的东西就好。她说,在中药市场,以次充好、掺假等现象也层出不穷,作为普通患者只能简单地看色泽大小,质量很难区分。
“医院专供药”价格高 药厂向医院推介的砝码
在市民印象中,医院的药品由于有加价,因此比普通药店价格要高。因此,不少市民在医院看病后,会把处方带出来,到药店买药。这也是大医院周边药店聚集的主要原因。但往往是,拿着处方,却在药店里找不到同厂家的药品,此时,药店工作人员都会推荐其他同类厂家的产品,而市民也不明白,为什么厂家要给医院有专供药,专供药质量更好吗?
市民秦先生在医院就医时,医生开了一种治疗胃病的胶囊药,医院售价45元,他拿着处方到药店买,同样规格、同一厂家的找不到,但有别的厂家的,一盒18.5元。他打电话问这种胃药的生产厂家,吉林一家制药公司的工作人员说,秦先生购买的是专供医院的药品,和走市场的规格不一样,而供应医院的药价格都比较贵,因为中间有很多环节。但他表示,市场上有不同规格的这种药品,方便消费者购买,除了规格不一样外,疗效其实都一样。
据西安市第九医院药剂科付联强主任介绍,目前医院专供药不少,几乎都是新药,价格较高,厂家重点在医院推广,比起药店柜员来说,具有专业水准的医生更容易“促销”药品,患者更相信医生,只要医生说这种药疗效好,患者就会趋之若鹜;还有一种可能是有些药品不良反应较多,专供医院更容易掌控风险。他坦言,如今慢性病患者日益增多,很多人长期服用同样药品,如果都能在药店购买,对于市民来说更实惠方便。
为何同一种药不同药店价不一样?
为什么同一种药品在不同店销售价格差距那么大呢?西安市太白北路一家连锁药店负责人解释说,各药店有价差很正常,这和药店的规模实力、进货渠道、盈利模式、定位都有关系。一般情况下,厂家的药是先进入大医药公司,医药公司再批发给药店,药店卖给消费者。因为要“占地盘”,同一厂家负责不同区域的销售人员也会竞相压价,甚至有时亏本卖药,造成价格差异增大。
他说,药店竞争非常激烈,往往一条街道上开几家,隔几十米甚至门对门,各家都在促销,送鸡蛋、送礼品、会员打折,药店使出浑身解数,就是为了吸引患者。他表示,在国家规定限价之内,药店会自己定价,搞促销,基本上走薄利多销路线,通过低价来吸引长期固定的消费群体。“我店里,很多药品都是低于成本价销售的。”这位负责人说,这些药赔一些,其他药赚一些,只要有总盈利就可以。
为了抢占消费者,西安有实体药店推出了网上药店,消费者关注其微信公众号后,即可查询价格,确认后就会有人专程就近上门送药。还有公司联合药店,推出了药品比价的APP平台,实现药品信息网络集成,让患者体验网上选药、线下取药的全新消费体验。
另外,关于药品价格,我省一位多年从事医药行业的业内人士说,当前药品市场中,约20%的药品价格当年是虚高定价,给“回扣”等灰色利益提供了空间;40%的药价比价公道,有合理的利润空间,还有约40%的药品价格倒挂,药品企业严重亏损。药价放开后,没有了政府的干预,市场的价格将更真实,竞争也会更残酷,优质优价将是未来的市场趋势,谁家药品质量好、患者使用率高,谁就是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