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社会 > 正文

外企加速撤离中国 深陷漩涡应如何自保

发布者:张利  (优府网  — 资讯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前不久,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限期离厂。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微软在东莞和北京两地的关厂,将总共裁员9000人。其他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日…

前不久,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限期离厂。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微软在东莞和北京两地的关厂,将总共裁员9000人。

其他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则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

随着国家政策转移、本土品牌崛起、人力成本增加、经济结构调整,在外企眼中“中国处处是金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奥巴马在2015年国情咨文演讲中表示,“超过一半的制造业高层都表示,他们正在积极寻求撤离中国(bringingjobsbackfromChina)。”中国日本商会去年发布的《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4年白皮书》称,就日本制造业企业中期看好的事业发展国家,中国去年首次失去首选地位,排在印尼、印度、泰国之后,居第四位。中国在许多境外投资者眼里仍是投资优选,但已不是首选。在未来外企可能加速撤离中国。


外企加速撤离中国应如何自保


人力资源管理称这一现象对职场人造成的影响将是广泛性的。外企进行结构性裁员或优化性裁员,首当其冲的是身在外企的员工。这些“倒霉”的员工不得不另谋出路,这将会再次冲击国内人才市场。如果国家经济增长能够消化这些人才还好,否则将会产生连锁反应,波及到国企、民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领域,人才市场将会乱成一锅粥。

身处漩涡中的我们应当如何自保,甚至将其变成机遇、逆流而上?

首先我们要调整心态。在我们职业规划体系中有内生涯与外生涯这一理论。内生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能力、经验、成果、心理素质,以及内心感觉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外生涯是从事一种职业时的职务目标、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经济收入、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生涯是外生涯发展的前提,内生涯的发展会带动外生涯的发展,外生涯的发展也会促进内生涯的发展。

可以看出内生涯决定外生涯,自身优秀的人不愁没有饭吃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遇到裁员危机时不要惊慌,更不要抱怨,首先想想自身的能力是否可以确保安然无恙。

其次我们要进行职业的再次定位。如果这次裁员风波不幸将要降临到头上,我们绝不能抱侥幸心理,一定要主动进行职业的再次定位。职业定位要从个人的职业取向、商业价值与外部机会着手分析,最终得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集合。从这个集合中找工作不仅很容易,而且自我认同感很高,晋升通道也会变得通畅。

最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示大家要有一个长期的职业规划。无论这次的外企撤出风波是否能波及到你,我们都需要有一个长远职业生涯规划。哈佛曾经做过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调查发现: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都成为了顶尖成功人士。我们咨询案例也证明,有着坚定且正确的目标的人,对于处理危机更加从容不迫,对于形势变化更加敏锐。把自己的职业目标分成短期、中期、长期,并分析达到目标还需要提升哪些方面素质,并去不懈努力。你会发现,一个个风波、危机就像大浪扑来,但是我们始终可以作为弄潮儿,乘风破浪!

所以外企撤离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了方向,乱走乱撞。多充实自己,多自我剖析,必要时寻求职业规划师的帮助都是很好的方法。


(资讯责编:孙雪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