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没耐心,很多患者没少遇到过。据报道,日前,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要求杜绝态度不热情、解释没耐心、服务不到位等现象。它要求医院建立门(急)诊护理岗位责任制,责任护士应按要求为患者提供入、出院护理服务,不得交由进修护士和实习护生代替完成。
要护士保持耐心,不能只靠一纸“要求”,还必须改进“床护比”,着力于提升护士群体的薪酬满意度,并细化护理流程,通过制度“关心”呵护她们的耐心。
在相关通知发布不久,国内新闻网对此进行了调查,其中约80%受访者表示曾遭遇过护士的不耐心。就此看,发文遏止护士“没耐心”也算事出有因。
但通读全文会发现,文件中出现的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岗位责任制和明确服务流程,其实早已充斥于各家医院的诸多护理管理文件之中。事实上,能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一定年限的人,“耐心程度”本就较高——每天面对情况迥异的各类患者及情绪焦躁的家属,如果没点克服职业倦怠的本事,恐怕很难在护理岗位上坚持下来。
事实上,护士“没耐心”,在多数情况下并非其不愿意有“耐心”,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一个输液护士,有时一天要为五六十名患者输液,每个输液过程都要核对患者信息,根据输液单为患者配置药物,给患者找血管、消毒、扎针,调整输液速度,中间要调换药物,还得及时拔出针头,中间哪个环节耽误1分钟,就可能引起后面排队患者的不满。在这样的情况下,护士的耐心恐怕得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而这何尝不会招骂?
归根到底,是现实不允许护士们“有耐心”。当下,囿于护理费用过低医院难以从中获利、管理文件粗犷等因素,我国医院普遍存在“重医疗轻护理”,临床护士配备不合理的情况。最新国内新闻曾披露,国家36年前制定的1:0.4的病床护士配备比例至今无法达标;更别说,有些在编护士可能已从事行政或后勤工作了。在床位数量不断增长的眼下,这问题当被正视。
还要注意到,护士薪酬满意度眼下也不高。在很多医院,护士活儿重、日程忙,可与之对应的待遇却并没上去,在薪酬激励上“劳”与“酬”并不对称。很多科室奖金没她们份,外出进修也没她们份……而护士群体内部的“同工不同酬”现象也很严重,有些护士动辄被看作“临时工”、“打杂的”。这也亟须待遇福利配套性的改善,2013年媒体曾曝有医院一次就有60余名护士离开医院重谋职业,也印证了其紧迫性。
当然,要护士保持耐心,最重要的恐怕还是改进“床护比”,也要细化护理流程,对相应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定岗定编,然后根据护理效果对护士进行考核,从而保证护士有时间也有兴趣去“耐心”做事。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让老护士多做些咨询式或解释性的工作,让年轻护士多些操作性的工作,做到因人制宜,用其所长,如此下来,估计患者们才真正有机会体会护士的“耐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