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惊蛰的民俗:去庙里打小人 遍洒石灰避百虫

发布者:任波  (优府网  — 资讯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惊蛰清田边,虫死几千万。”这句农谚点明了惊蛰这个物候类节气的农事主题。蛰,指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中不食不动的状态。古人理解的惊蛰的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事实上,不是雷声,而是大地回春、天气变暖而使动物结束冬眠的。惊蛰期间,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

“惊蛰清田边,虫死几千万。”这句农谚点明了惊蛰这个物候类节气的农事主题。

蛰,指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中不食不动的状态。古人理解的惊蛰的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事实上,不是雷声,而是大地回春、天气变暖而使动物结束冬眠的。惊蛰期间,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已渐有春雷,春光明媚,万象更新。而北方的小麦则已开始返青拔节,农民忙于在田间清沟理墒,育苗、施肥,防治病虫草害,播种棉花和玉米。农谚说:“惊蛰春翻田,胜上一道粪。”可见惊蛰期间的主要农事是春翻、施肥以及灭虫。

对于农民来说,害虫是砸饭碗的,必须清而除之。因此,惊蛰的相关民俗就与“虫”有关了。


惊蛰民俗打小人


遍洒石灰避百虫

农谚所谓:“春杀一虫,胜过夏杀一千。”因此,选择在虫子刚刚起蛰的时候除之,很适时。俗话说:“除虫没有巧,只要动手早。”

关注今日最新国内新闻内容,惊蛰期间,百虫惊而出走,遍及田园、家中,或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百姓非常痛恨,想出种种带有巫术性质的做法,久而行之,形成民俗。

鲁东南一带,主妇以炊棍敲锅台,谓之“震虫”;以彩纸、秸草或细秸秆串起来悬于堂屋梁上,谓之“串龙尾”。还有的则敲面瓢,边敲边念咒语:“二月二,敲瓢叉,十窝老鼠九窝瞎,还有一窝不瞎的,送给南岭老八家。”老八指的是蛇。

杀虫,除了使用上述生物武器外,还有化学武器。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月令》上就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大家就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

江西遂川,早年也有惊蛰日杀虫的习惯,在房前屋后的墙基、畜栏、厕所等处撒一些石灰粉末,以杀虫、防虫。福建汀州,人们在厨房桌角、柱下墙角等处撒石灰,另外,听到第一声春雷时,要赶紧把衣服抖一抖,认为这样可以经年不受虱子、跳蚤的侵扰。这些做法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

动手除虫,不限于真刀真枪地干,还有很多厌劾之术。湖北土家族的农人于惊蛰前在田里画出弓箭的形状,举行模拟射虫的仪式。河南南阳农家主妇,此日要在门窗、炕沿处插香薰虫;并剪制鸡型图案,悬于房中,以避百虫,保护全家安康。浙江宁波过去在惊蛰日要过“扫虫节”,农民拿着扫帚到田里举行扫虫的巫术仪式,表示将一切害虫扫除干净。

爆炒黄豆喻吃虫

中国人表达恨意,往往用“吃你的骨头喝你的血”这样的措辞。对于害虫的恨,过去的民俗也爱用吃掉来表达。

当然,虫子作为食材,只是极少数人的选择。虽然痛恨害虫以至于要吃掉才能逞其快意,但并不真吃,人们想出很多变通的法子。

陕西、甘肃、江苏、山东等地,人们把黄豆、芝麻之类放在锅里翻炒,噼里啪啦,谓之“爆龙眼”,求风调雨顺,然后男女老少争抢炒熟的黄豆吃掉,谓之“吃虫”,意喻人畜无病,庄稼无害。

现在人们总觉得两广地区的人敢吃,但吃虫不在此列。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这天,家家户户要吃“炒虫”。把“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为求尽兴还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这里的“虫”其实是玉米粒,取其象征意义。

另外,在福建汀州,人们煮带皮的芋子,以芋子象征毛虫,吃芋子意寓除百虫。山东一带则流行在天井里擀饼烧鏊子,意思是通过烟熏火燎将家中的虫害杀死。

除了吃“虫”,山西还流行惊蛰吃梨,意寓与害虫别离。从养生角度来看,惊蛰时日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因此惊蛰吃梨也有科学道理。

远离是非祭大虫

古时称老虎为大虫,水浒有位顾大嫂,绰号母大虫,就是母老虎的意思。惊蛰这天,民间流行祭白虎、打小人,二者有内在联系。

在民间传说里,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兴波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祭大虫。

怎么祭呢?其实就是拜祭用纸绘制的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猪血喂之,意思是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还有的地方以鸭蛋投食。

港片中常出现“打小人”的场景:一个老年妇女,坐在地上,拿着一只鞋敲打纸做的小人,嘴里还得念念有词,“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

这就是广东人在惊蛰这天“打小人”习俗的流变。人们相信,惊蛰一到,不仅害虫出动,小人也开始出来为害。所以过去去庙里打过小人之后,还要撒芝麻、绿豆和茶叶,表示把四方小人驱走,这一年就可以顺顺利利了。

中国人下南洋之后,把这些习俗也带了过去,如今新加坡的华人还保持着惊蛰日打小人的做法。


(资讯责编:任波 )
标签:最新国内新闻 惊蛰民俗 2015年03月06日 09:07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