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时间进入汶川地震重灾区北川的摄影记者,在最初的六天里五进北川县城;他记录着最前线的抗震救灾情况,自己也在努力参与救援;最危急关头,他三次登上唐家山堰塞湖坝顶;他拍下了一个小孩子的敬礼,共和国的上将为此向他致以军礼。他就是“敬礼娃娃”的拍摄者杨卫华。最新国内新闻获悉,昨日15时许,杨卫华因患肝癌在绵阳中心医院去世,享年51岁。在杨卫华数十年的摄影记者生涯中,最为人熟知的经历,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他拍摄了“敬礼娃娃”郎铮,感动中国。
七年前他拍下“敬礼娃娃”感动全中国
“5·12”大地震发生次日清晨7点多,身在北川的杨卫华隐隐约约听见附近的废墟中有小孩子的哭声。他掏出户外手电,在断壁残垣间晃来晃去,大声喊:“能不能看见我的灯光?”过了一小会儿,有小孩子的声音从废墟里传来:“我看到你了。”杨卫华大声呼喊附近的解放军战士:“这里有人!快来!”
两个小时后,小孩子获救。战士们把小孩子放在门板上,准备转往临时救护站。这时,小孩子又说话了:“谢谢。”这句话让杨卫华回过头来,他看见小孩子正把右手慢慢举起来。杨卫华无暇多想,习惯性地端起相机,对准小孩子。这时,小孩子的手已经抬到最高点,一个敬礼的姿势!杨卫华果断地按下快门。
很快,全中国都认识了这名三岁的小孩。他叫“郎铮”,大家亲切地称他“敬礼娃娃”。
同事叹息:他把一生都给了新闻摄影
据今日国内新闻了解,杨卫华的老同事李霞回忆说,杨卫华确诊患上肝癌是在2013年10月,2014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了换肝手术。按照报社的安排,术后的杨卫华本该在家休息养病,但就在换肝后没多久,杨卫华先后参加了两次《绵阳晚报》月度新闻图片点评会议,“这种会他本来可以不来,但他就是想来,说到摄影,说到新闻,他就兴奋。”
除了这两次点评会,换肝后的杨卫华还主动前往珠海拍摄航展。得知这一消息,李霞再也忍不住,当面向杨卫华发了火:“你硬是不要命了!”杨卫华也不反驳,也不生气,不说话。这更让李霞心里难受:“他晓得我们发火是为他好。但他就是丢不下他的相机。他这一辈子,都给了新闻摄影了。”面对杨卫华的执拗,李霞也只能在心里暗暗祈祷:“希望老杨大哥身体好好恢复。”去年11月8日,杨卫华被确诊肝癌复发。回想起这个时间,李霞至今难以释怀:“11月8日是记者节,但就在节日当天,却收到这样一个糟糕的消息”。
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感叹:走得太年轻了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瑞林,从1992年就认识了杨卫华。王瑞林反复感叹:“太年轻了,才50刚出头呀。”
在微博上,也有不少摄影圈内的同行表达哀思,“痛失一位优秀的摄影家”。
离世前他已为郎铮铺好了学习之路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杨伯伯!”昨日下午,已经10岁的郎铮从其爸爸郎洪东口中得知杨卫华去世,顿时流下了眼泪,扑倒在家中沙发上,用被子遮住头,默默哭泣。
从拍摄《敬礼娃娃》起,杨卫华就和郎铮一家结下了不解之缘。“郎铮上一年级时,杨哥也一起送孩子到学校。郎铮参加少先队,第一次戴红领巾,第一次升旗,杨哥都在现场见证,并用相机记录下了点点滴滴。”郎洪东说,郎铮也很粘他,也喜欢和他玩耍,因为两家人的房子就在一个小区,一有空,郎铮就会跑到他家去玩。
“郎铮喊杨哥‘杨伯伯’,杨哥有时喊郎铮名字,有时直接喊‘儿子’。七年来,我们不仅是朋友,更是亲人般的感情。”郎洪东说。
2月14日上午10时许,郎洪东和妻子、儿子赶到绵阳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住院部。“看到我们到了,拉着郎铮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儿子也乖巧地偎依在他身边,他用略带嘶哑的声音询问郎铮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清楚地记得郎铮还有八年多就读大学了。”郎洪东说,杨卫华告诉他,他已安排好郎铮今后读书的事了,初中、高中都在东辰学校读,并且要上一所好大学,选择一个好专业,并委托了他的朋友今后帮忙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