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今日国内新闻热点内容,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在熟悉的难忘今宵声中结束。像往年一样,赞的弹的都有。特别是此前一直饱受人关注的语言类节目,同样也在冰火两重天的评价中,落下帷幕。
早在春晚上演的几个月里,关于春晚语言类节目将有重大突破的说法就不绝于耳朵。相关的新闻也层出不穷——反腐题材将进入春晚、纪委为春晚相声小品提供素材,这样的新闻标题不绝于耳朵。直至春晚最后一轮彩排前一天,周炜和武斌的相声《圈子》被毙,又神奇地起死回生。无不一显示出此次语言类节目与往日不一样的神秘感。
但这一切,真就到了值得惊叫和欢呼的程度吗?显然不是,这不过就是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改变——在春晚中几乎绝迹的讽刺艺术,重新有限度地回归了而已。在多年前,此类节目曾经是春晚的招牌,让人们觉得这个晚会“说的比唱的好听”!
昨晚的春晚语言类节目是否达到这个境界呢?苗阜、王声的作品《这都不是我的》,相声讲的是某领导经不住诱惑收礼之后,又无比纠结为自己找借口,内容中直接刻画了行贿的细节,尺度更是大到收钱、收房、收情妇,甚至还暗示情妇怀孕等细节;沈腾、马丽的《投其所好》讽刺的是巴结领导的不正之风。周炜、武宾的相声《圈子》针对“认识不同圈子的人好办事”这一圈子文化进行批判,其中涉及子女上学要靠圈子、医院看病要靠圈子等各种社会现象,让人在笑罢之后,陷入到沉思之中。
尽管此前媒体已将“三十年来讽刺尺度最大”的相声;“最具锐度的春晚语言类节目”加诸于以上几个小品中,甚至还不无夸张地用上了“春晚语言类节目破冰式改变”之类的赞词。但是,相比于现实生活中揪出的各类贪官和各类令人窝火的社会现象,以及人们积闷之下在网上发出的各种恶搞式的讽刺段子和牢骚,这些节目简直都可以说是温柔如小猫的了,偶尔小露一下爪子,便引来惊奇甚至赞叹,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此前它们的表现实在太LOW了,因为各种各样的顾忌和敏感点太多,一向受人喜欢并赞叹的小品和相声,变得平庸甚至下作,上演时演员拼尽力气在台上用力表演已被无数次斧正得几乎没有发挥空间的作品,但观众在热闹过后再仔细回想得起来的细节、台词,可谓微乎其微。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泡沫式的耍宝与搞怪,如早期好莱坞默片中永远不缺的扔奶油蛋糕一样,只能让观众皮笑,而无法让观众的心笑。这是当下中国所有与笑有关的艺术形式面对的共同问题,讽刺似乎已成为一种只能伤及自己的艺术,相声除了拿台上的演员及其二大爷开涮,就再无别的可说;小品已远离社会喜怒,变成家长里短的絮叨;赵本山们当年赖以成名的陪村长扯蛋的勇气和胆量,都拿来对付残疾人和老实人去了。语言类节目,如同被取掉了刺的刺猬,直接变成了圆不溜瞅的肉丸子,在温柔甜腻中,隔靴挠痒。
是我们这个时代不需要讽刺艺术了吗?显然不是!而是某些人片面地将讽刺艺术,与时代对立起来,认为一说起讽刺,就是揭露阴暗面,而他们忘记了,即使在高速发展并充满正能量的时代,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人和事,需要帮助教育甚至批判,揭露和批判阴暗面,其实就是光明。而通过讽刺这种方式,让人们的笑声中激起反思,并树立起社会的正确价值观,是善莫大焉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对2015年春晚小露峥嵘的讽刺类节目,报之以掌声,并期待这样的节目,能以更高的质量和更大的数量,进入到我们演艺舞台上。虽然,春晚之类的年庆节目,并不一定需要从头到尾尖牙厉齿地说窝心事,但为其开一条缝,让一个门类的艺术重新焕发生机,让生活不因缺味而变得乏味了,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虽然,今年春晚在午夜之后播出的那两段相声,离人们所期待的,还有太远太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