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国内 > 正文

癌症的彻底攻克之“症” 重建防控“基础设施”

发布者:任波  (优府网  — 资讯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超过300万中国人在70岁之前死于心脏病、肺病、脑卒中、癌症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2015年1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的最新报告里提到。在这份《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里,世界卫生组织强调:2012年共有38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如果要减轻这类疾病的负担,需要花费多少钱…

“超过300万中国人在70岁之前死于心脏病、肺病、脑卒中、癌症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2015年1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的最新报告里提到。

在这份《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里,世界卫生组织强调:2012年共有38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

如果要减轻这类疾病的负担,需要花费多少钱呢?世卫组织的估算是“每年人均投资1?3美元”,即全球每年仅需投资112亿美元。

关注今日国内新闻热点内容,癌症是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减轻这类疾病的负担,并非仅依靠金钱投入,根本上还是需要一套有效的防控体系。《世界抗癌宣言》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的第一大目标就是——“加强各国癌症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全面有效、以病人为中心的终身癌症防控政策得以顺利推进。”

少花钱,更要会花钱

中国癌症基金会200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癌症病人的医疗费用高达千亿元,远高于其他慢性病的医疗费用。

许多专家称癌症治疗实际费用还要高,因为中国大多数资源都花在癌症中晚期治疗上。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三分之一以上甚至约一半以上的癌症是可预防的,预防成本远低于治疗。

2015年1月19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要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尽可能让群众少花钱、更方便,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曾开展多项调查评估会员国在防控非传染性疾病方面的国家能力。调查表明,有许多国家“进展或都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全球一半以上国家未能妥善预防癌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说,“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合适的诊疗设施,加强他们对早期癌症的认识,对成功地进行早期筛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提升癌症的防控能力,还需要更为细致的工作。

比如,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强万敏表示,“‘健康生活方式’这个名词大众并不陌生。但是,从医院的患者来看,健康生活方式似乎并未深入人心。”

目前社会对癌症仍然存在一些误解,这就使得癌症患者要想获得有质量的工作、生活环境变得困难。

中科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表示,“对于肿瘤患者,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发病,对治疗效果影响也很大,病人一旦精神崩溃常常就一发不可收拾。从这方面来讲,医生人文教育显得特别重要,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往往看得特别清楚。”

重建防控“基础设施”

制定与本国癌症负担和致病因素匹配的防控政策、规划,都少不了对全国癌症情况进行摸底。因此,加强监测是各国癌症防控工作重点,提高数据统计的范围和质量尤为必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于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总共进行了三次全国死因调查。通过前两次调查,中国已基本摸清当时癌症的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随着居民的生活方式、健康行为模式、疾病谱都发生着巨变,本世纪初开展了第三次全国调查。

在此前后,中国开始建立有效的纲要、规划等,完善癌症防控机制。据悉,现在各地已建立肿瘤登记中心,由卫生疾控部门管理,采取按年统计按时上报,提高了时效性和准确性。

由于一段时期内,中国癌症防治将资源投入后期癌症治疗,使得癌症预防环节因经费短缺,预防机构陷入困境,人才流失严重。大多数癌症防控机构“年久失修”,而癌症治疗机构却“人声鼎沸”。

癌症防治基地受到影响,2000年前后这些基地就已经是“三分之一维持较好,三分之一半瘫痪,三分之一无法维持。”在这种情况下,癌症登记、宣教、危险因素研究等工作难以维系。一些维持较好的防控机构,其经费来源一般是以“治”补“研”。

2002年,世卫组织曾专门呼吁各国建立该规划,以一套严谨的体系,通过循证策略,合理利用有限防控资源。同时,世卫组织还希望各国首先要建立一套基本的信息统计系统对整个计划全程进行记录、监督。

2003年底,当时的卫生部颁布《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年?2010年)》明确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和“以农村为重点”原则。2005年起,当时的卫生部启动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国癌症防控政策出现积极的“回暖”之势。

与此同时,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也开始增加投入。然而,一些措施还没有跟上,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投入结构,癌症高发态势未能扭转。

恐惧源于未知与误解

目前彻底攻克癌症仍力所不逮,但是预防控制这类疾病有很大潜力。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刘巍表示,“我们需要消除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识,重点阐述‘癌症是一种慢性病’的观点。癌症具有慢性病的普遍特点。”

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居全球高死亡率慢性疾病的前两位,二者死亡率相当。奇怪的是,人们往往谈癌色变,对心血管病却能坦然面对。

刘巍说,“恐惧的根源正是大众对于癌症的未知和误解。”

比如,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如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宫颈癌,乙肝病毒引起肝癌。如果在早期发现并得到充分治疗,这些癌症可以被治愈。

比如,越来越多的女性闻HPV而色变,专家却说“大部分HPV感染只是生殖道的‘一次感冒’”。通过女性宫颈癌筛查,患癌风险可降低25%?36%,宫颈癌死亡率可降低80%之多。

在早期筛查领域投入技术力量也是一项重要手段。就个人来说,加强体检就很有必要。比如肝癌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就是防控肝炎及肝硬化,因此肝癌和肝炎患者要定期做B超。

“确保癌症早期筛查项目的开展,可以明显降低国家的癌症负担。但是,甚至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很多人,对早期发现和症状刚出现时需要积极治疗的理念,尚缺乏足够认识。”郝希山说。

再者,并不是所有癌症都有癌前病变。很多年轻人喜欢对照网络自我诊断,这可能耽误最佳治疗期。

强万敏认为,“开展延伸性护理服务,比如社区宣讲等活动,提高民众对癌症早期发现的关注度,真正了解癌症危险信号,对发现早期患者、争取早期治疗大有裨益。”



(资讯责编:任波 )
标签:防控癌症 国内新闻热点 2015年02月10日 09:34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