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社会 > 正文

转行想掩饰什么 难道真的是自卑?

发布者:张利  (优府网  — 资讯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做咨询的时候,我往往不会听来询者说什么,而是注意他们告诉我什么。言不由衷,几乎是每个人心有纠结时的共同特点,我接纳他们混乱,正如我接纳他们的真诚。各种混乱中,转行、跳槽是很突出的一类,这是一个职场人在厌倦了自己的职业之后经常会考虑的一种职业调适手段。工作几年,并无建树;横向比较…

做咨询的时候,我往往不会听来询者说什么,而是注意他们告诉我什么。言不由衷,几乎是每个人心有纠结时的共同特点,我接纳他们混乱,正如我接纳他们的真诚。

各种混乱中,转行、跳槽是很突出的一类,这是一个职场人在厌倦了自己的职业之后经常会考虑的一种职业调适手段。工作几年,并无建树;横向比较,发现混的不如同学;看看未来,并没有让自己兴奋的可能,于是,就开始琢磨了:是不是这份工作不适合我呢?

适不适合确实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的密码,这个密码不在测评里,测评的结果似乎有道理,但在现实面前又那么力不从心;这个密码也不在职场前辈的各种心经里,别人的经验经过了加工,精彩传奇而不可复制;这个密码也不在海量的“热门行业”信息里,别人做起来热火朝天的行业,未必适合你。适合的密码,其实就在你自己过去的经历里。


转行掩饰自卑


人力资源管理讲述曾经一个外企白领在职场打拼5年之后,感觉职业难以承载她的理想,希望通过咨询找到更加符合自己的方向,而且一上来就要和我探索自己的价值观,看得出来,做了不少功课。我并没有着急搬出各种咨询工具,只是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的理想职业是什么样子的?在一些抽象词汇堆积的答案背后,我发现了端倪:社交关系、职场人际、帮助他人、获得智慧,这些华丽而通用的词汇,被她言不由衷的表述暴露了。她对这些状态并没有深切的体会和感受,正因如此,才会将自己原来未实现的理想寄托于此。

每个人都有解决自己生涯问题的能力,如果能够看到纠结的话。

说点实在的吧,如果希望转行到一个陌生的职业,一定有可以迁移过去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一定在过去的经历中体现过,有没有一些让你兴奋而有成就感的经历呢?可以发生在工作中,也可以发生在生活里。

于是,这个来询者就讲起了自己曾经组织过的活动,曾经张罗过的聚会,曾经参加过的高端会议。从详细的描述中,我不禁好奇:似乎这些成就感都来自于别人的认同,那么,助人、人际、关系,是不是都来自于此呢?

来询者本能地防御了一下,先是矢口否认,然后又陷入沉思,过了一会儿,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不是追求成就感,我能够做一些默默无闻但利他的事情吗?她自己找到了适合的密码,解开纠结就简单了。

既然是追求成就感,那就和能力有关,我给出了两个策略:

第一、梳理自己本职工作中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的部分。我希望帮她看到本职工作发展的可能性,这是一个职业咨询的基本信念:职业转换都是次优选择,因为这会放弃之前的一些资源,除非转换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第二、在兴趣视野里,找到一些满足价值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常规策略,转行的方向经常由此获得。

转行不是目的,适合才是目的,咨询就要在纠结中做调适职业的事情。很多人寻求转行,往往把这种手段当做了自己职业发展不适的一块遮羞布,遮住了那个自己最薄弱的部分,担心被别人看到,于是,在手忙脚乱中看上去很上进的样子。碰巧,没有一件事是轻而易举的,而简单的事情又似乎没有价值。这样的转行结果,要么没有成功,要么转了依旧空虚寂寞冷。

在梳理能力过程中,硬伤出现了:公众表达能力不强,甚至胆怯,这也是她在职业中缺乏成就的主要原因。这还不是硬伤,硬伤在于,她恐惧讲出自己的这个方面。又是什么在控制着她的情绪呢?过去的经历,妈妈的指责,老师的批评,工作没做好。

于是,我发现了,转行这块遮羞布,遮住的其实是自卑。

自卑,源于经历,源于过去的不断验证。每个人都会有自卑的时候,有些人直视并接纳它;有些人被自卑吞掉了,衍生出自大;有些人在自卑面前瑟瑟发抖,随时准备逃走。转行,经常就是逃跑的一种表现。总想尝试新鲜事物,企图找到一个新的领域建功立业,还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我就是不适合,我需要转换到适合的领域里去。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认为这样的逃避,经常不自知,因为从未面对过。不适合,至少要试过才知道,不尝试就断定自己不适合,只能是因为自卑。

我扯掉了转行的遮羞布,那点自卑就不足为晒了,在极力躲藏而无处可藏的时候,那个恐惧也就没有想象的可怕了。魔鬼是自己塑造的,也是自己一点点养大的,放轻松、直视它,幻影自然委顿下来了。我们根据工作需要,一起制定了一个直指目标的能力提升计划,看了这个计划,来询者也很轻松:看来,该来的迟早要来。

是的,该来的迟早要来。没什么事情是面对不了的,当我们保留了弱小时候的记忆,自我会不断验证一些负面评价:表达能力不好,逻辑能力不强,写作水平很低,自卑就存在了。我们本能地逃避,希望开拓新的领域,但是很有可能的是,会在新领域里重复之前的模式,会再造一个自卑的经历。固然有尝试正确的可能,这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建立了自信,风险高些,成本大些罢了。

面对,并不总是要战胜的。多数能力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建立起来自信,还有些只能做到平均水平,还有些,真的需要认识到自己的限制,主动转化到自己更为熟稔的方式就好了。

我想起了《国王的演讲》里面有一句话:这个人可以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可他把精力都花在和我作对上了。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和自己身上:我们本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如果不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逃避恐惧上。


(资讯责编:孙雪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