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社会 > 正文

两个实用有效的创造力自信的培养策略

发布者:张利  (优府网  — 资讯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听到“创造力”这个词,你会联想到什么?是不是雕刻、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你或许会认为,建筑师和设计师应该具有创造性思维,因为他们靠此谋生,而CEO、律师、医生则不然。你也可能认为创造力与生俱来——人要么天生拥有创造力基因,要么就没有。IDEO公司的汤姆凯利和戴维凯利兄弟俩在创新领…

听到“创造力”这个词,你会联想到什么?是不是雕刻、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你或许会认为,建筑师和设计师应该具有创造性思维,因为他们靠此谋生,而CEO、律师、医生则不然。你也可能认为创造力与生俱来——人要么天生拥有创造力基因,要么就没有。

IDEO公司的汤姆·凯利和戴维·凯利兄弟俩在创新领域共同进行了30年的研究,他们认为上述观念是对创造力的误解。他们在最新专著CreativeConfidence中提出了“创造力自信”的概念,其核心思想就是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人力资源管理介绍本文中,作者重点介绍了两项策略,以帮助读者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创造力自信。


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策略一:像旅行者一样思考

人们常说,旅行能开阔眼界。的确,在异域所见的事物由于不同寻常而格外吸引眼球。因此,我们能够注意到每个细节,从路标到邮箱,乃至餐厅结账的方式。我们在旅行时收获颇丰,并不是因为我们在旅途中变得更聪明,而是在于我们专注观察。旅行的时候,我们化身为福尔摩斯,充满热情地打量周遭的环境,不断尝试,试图弄清一个全然陌生的新世界。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囿于常规的思维方式,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因此,留意“摩擦点”以及改进的机会,将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眼光看世界。

创造力充沛的人会打开自己所有的接收器,全方位接收外界信息。我们也应该这样,在每天所做所见的事情中,如通勤、吃晚餐、筹备会议时,都采取一种“新人思维”,尝试以全新的洞察力观察寻常事物,把这当成一趟寻宝之旅。利用旅行者的眼光和新人的思维,你能注意到许多平常被忽视的细节。

每天接触的新鲜想法越多,洞察力也就越出色。上课,阅读另类杂志或博客,聆听新的音乐类型,走不一样的路线上班,与能带给你新知识的朋友或同事喝咖啡,等等,都会给你带来新的灵感。寻找灵感的另一个方式是从不同的文化或组织中寻找新创意。对于已在同一职位上工作了较长时间的人来说,部门、公司和行业间的“异花授粉”特别有用。

策略二:站在最终用户的角度思考策略

在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行业中,很容易对顾客产生刻板印象,或对顾客去个性化。顾客被简化成一串串数字,一笔笔交易,曲线上的数据点,或基于市场细分数据的综合特征。虽然这种捷径看似有助于理解数据,但在为真实人群而设计产品或服务时,这种方法效果不佳。

HRM系统指出在许多公司,同理心和以人为本的概念尚未广泛付诸实践。商界人士很少逛自己公司的网站或观察人们如何在真实世界使用其产品。在创造力和创新领域,你需要进入现场,实时观察人们是如何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与最终用户建立同理心,而放下内心一些自以为是的想法。所谓“同理心”就是一种能力,即透过他人的视角观察一种体验,认识人们行为背后的原因。

弄清用户的真实需要,能够激发出最有意义的创新。换言之,要获得深刻的洞察力,就需要从建立同理心开始,这会让你的观点或方法独具特点,脱颖而出。在项目开始时,可实地使用这种人类学研究方法汲取灵感,验证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概念和原型,并在创意或精力陷入低潮时重新迸发能量。

发挥创造力自信,你就能发现改善现状的新方式。创造力自信的核心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周围的世界,确信你能够取得期望的结果。这种对自己创造力的信念,正是创新的精髓所在。


(资讯责编:孙雪 )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 HRM系统 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2015年01月07日 10:4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