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国内 > 正文

“突袭”汽车限购 政府如何来维护公信力

发布者:任波  (优府网  — 资讯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昨日17时40分,深圳市政府突然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的通告》,决定从当日18时起实行小汽车限购,电动汽车也在限购之列。从正式发布限购公告到实施限购,相隔仅短短20分钟,深圳可谓将“突袭”限购做到了极致。据深圳官方统计,截至今年12月20日,深圳市机…

昨日17时40分,深圳市政府突然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的通告》,决定从当日18时起实行小汽车限购,电动汽车也在限购之列。从正式发布限购公告到实施限购,相隔仅短短20分钟,深圳可谓将“突袭”限购做到了极致。

据深圳官方统计,截至今年12月20日,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14万辆,近5年年均增长率约为16%,每公里道路机动车约500辆,车辆密度居全国第一。这是深圳市实行小汽车限购的主要背景和原因。从这个背景和原因看,与之前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几个城市实行小汽车限购一样,深圳实行小汽车限购应当能够得到多数人的理解。然而,限购政策能得到理解是一回事,限购政策大搞“突然袭击”,这种方式能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又是另一回事了。

今年3月,杭州市也是在政府多次“辟谣”的情况下突然实施小汽车限购,政府“出尔反尔”招致舆论的广泛批评。这次深圳“突袭”限购,比杭州犹有过之:一是从政府发布到正式实施时间更短(杭州为5个小时),二是政府之前“辟谣”更为权威与坚决,由不得普通老百姓不信。杭州有关部门曾表示“目前不会限牌,暂时也没有限牌计划”、“限牌根本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这些说法比较含糊,严格说来留有一定的余地,而且表态的部门有的不是核心决策部门,掌握的信息未必十分可靠。因此,人们尽管对政府“辟谣”变成“谣言”很是反感,但一般也愿意相信,当初“辟谣”的部门并非故意要欺骗公众,或许他们也有难言的苦衷。

最新国内新闻了解,去年11月,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国宾向媒体表示,如果深圳出台限牌限号政策,“一定会广泛听取意见,绝对不会搞突然袭击”。今年1月深圳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上,针对深圳是否实行小汽车限购的问题,深圳市长许勤明确表示,目前只依靠提高停车费用等经济手段治理拥堵,只有到经济手段失灵的时候才会采取行政手段。而就在一周之前,深圳市交委负责人还在首届北上广深交通会议上表态,深圳不会学习北上广(实行限购)。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此前多次“辟谣”,要么否认将实行小汽车限购,要么承诺即便限购也不会搞“突袭”,表态和承诺言犹在耳,现在却以“突袭”方式实行限购,让不信谣、不传谣的普通市民情何以堪?

从今年1月至今不过一年的时间,深圳市治理拥堵所使用的经济手段就失灵了,必须迅速采取行政手段吗?显然不至于。再说,即便要采取行政手段,也完全可以广泛听取意见,为何一定要步杭州等城市后尘,以兵家式诈术大搞“突然袭击”呢?有人也许要为“突袭”辩解,认为实施新政策如果留的时间空当太长,必然引发市民抢购。但是,即便新政策空当长引发了市民抢购,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这种损失也远不及政府朝令夕改、松弛无常造成的政府公信力减损。因为前者的损失可以量化,也可以弥补,后者的损失则难以估量,而且几乎不能弥补。

“突袭”汽车限购事小,政府失信失誉事大。政府塑造、维护公信力万般艰难,政府公信力折损下降就在一夜之间,杭州、深圳“突袭”汽车限购伤害政府公信,教训十分沉重而深刻。如果再有城市实行小汽车限购,请千万不要干这种看似聪明的傻事!



(资讯责编:任波 )
标签:最新国内新闻 汽车限购 2014年12月30日 09:30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