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国内 > 正文

什么原因 导致企业二代不愿意接班的倾向

关注最新国内新闻:六年前,我和几个二代企业家一起发起了一个协会——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主要成员都是那些二代企业家,现在已经是国内成立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二代企业家协会了。从协会成立之初,我们就知道“富二代”这个词在很多人看来形象不是太好,因此小心翼翼地规避着这个标签,自称为“…

关注最新国内新闻六年前,我和几个二代企业家一起发起了一个协会——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主要成员都是那些二代企业家,现在已经是国内成立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二代企业家协会了。从协会成立之初,我们就知道“富二代”这个词在很多人看来形象不是太好,因此小心翼翼地规避着这个标签,自称为“二代企业家”。但别人怎么看无疑比自己怎么看的力量要大得多,在各种各样的媒体报道中,这个协会的标签都是“富二代”,而且还被好事者列为中国九大最神秘的商圈之一。

这个群体并不神秘,和普通人家的孩子相比,无非是父辈的钱多一点,名气大一点,经历和大多数人也差不多。他们出生的时候父辈还在艰苦创业,因此也说不上“含着金钥匙”出生,他们的童年时代和大多数人差不多。到了少年时代,二代和一般人家孩子的区别开始凸现出来,他们大都在高中或者大学就去国外留学去了,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没有奖学金,一般人家的孩子还真去不了。少年留学的经历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其中一个影响就是:他们大都不愿意接班。

这一点很可能出乎很多为人父母的考量。当初,他们的父母送他们去国外读书时,无非是希望他们能够增长见识,以便回来继承家业。这些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过去三十年,一胎化政策给中国的家族企业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他们似乎都“别无选择”——父母只能把企业留给孩子,孩子则只能接过父母的班。这种“别无选择”,让中国的家族企业传承充满张力。不像国外很多家族企业人丁兴旺,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

他们的父辈大多是草根创业,从事的行业也大都是制造业,但现在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这些企业家大都是威权型领导,在公司里面属于说一不二的类型,这些企业也都有一群元老,他们看着这些“小屁孩”们慢慢长大。

在这样的企业氛围下,二代们要去接班的压力可谓非常大。常听说有二代在还没有正式接班时就要搞“戊戌变法”,推动企业变革,结果那些老臣子嘴上不说什么,背后却要看笑话,弄得后来父辈不得不出面,把自己的孩子教训一顿。

由于成长的环境和教育背景差别很大,导致很多二代的思想观念和父辈差异甚大,有时候甚至到了沟通都很成问题的地步。父辈往往强调的是机会导向,而且非常善于搞政府关系,但这些二代一方面年轻,一方面又在国外待过太多时间,对市场经济规则更加熟悉一些,对于政府关系有一种天然的疏离感。他们有时候看不懂(有时候则是看不上)父辈的经营模式,而且对家族企业的一些管理法则也缺乏认同感,因此导致他们对继承家族企业缺乏兴趣。相比较而言,他们更喜欢去做一些投资的事情,或者干脆自己去创业。这样不仅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且也能够更好地历练他们的能力。

很多二代还有这样的想法:自己在外面先闯闯,权当是为家族企业的发展趟一条新路出来。做得好的话,这些二代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父辈的企业接过来,这样比在家族企业内部从一个总裁助理起步要有说服力得多,而且对于这些人的成长也更加有利。

不过,这是一种理想状况,大多数二代做不到这一点。他们的父辈都是草根创业,努力工作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习惯,哪怕已经六十岁了,还会认为自己可以再干三十年。李嘉诚是他们的榜样,都快九十岁了还要工作在一线。他们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让他们提前退休会害了他们,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太大价值了。也因为这个缘故,虽然他们也知道家族传承很重要,但却总认为自己离这一天还远得很,因此也很难系统性地去建立家族传承计划。


职场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一代和二代之间的冲突感,我就听过很多父子关系紧张的故事。很多二代觉得很憋屈,因为哪怕他们“三十而立”了,在父亲眼中依然是孩子。父辈们还习惯用看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并不断向他们传达“我这一切都是为你好,你现在还不懂”这样的老生常谈。这种说话方式显然很难让子女信服,因为二代们思想的成熟度,其实已经远非上一代所能想像。由于各种观念上的分歧,两代人对企业发展方向也会有不同看法,久而久之,自然导致二代不愿意接班的倾向。

今日国内新闻了解,在国外,为了有效地推动家族的顺利传承,常有家族会制定“家族宪法”,规定家族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明确家族内部之间的治理结构。我也曾努力去推动“家族宪法”在中国的落地,但总的感受是,在中国做这件事还有些早。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和变通的社会,不喜欢把规则搞得很清楚,而且对家族外部的人很难信任,这些都导致了愿意制定“家族宪法”的家族企业只是极少数,这也阻碍了家族企业的顺利传承,导致许多二代不愿意接班。看多了许多关于“富过三代”的研究,我倒有一种相反的看法:为什么一定要“富过三代”呢?即便是国外,真正能做得到“富过三代”的比例也不超过10%,在中国的比例要远远低于这个数字。与其追求所谓的“基业长青”,倒

不如让自己的子女能够追逐自己的梦想,做他们想要做的事情,不管是经商还是做别的。既然父辈都是白手起家开创基业,那也就应该允许自己的子女创立他们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从一开始就背上“传承”这个沉重的十字架。人生总有起落,精神总可传承,比起企业传承而言,家族精神的传承更加重要。毕竟,企业的平均寿命要比人的平均寿命短得多,更不用说家族的传承历史了。要知道孔子的后代都已经传承两千多年了,中国超过一百年还由家族经营的企业没几个了。有了这样的历史视野,那些整天惦记着要基业长青的企业家们大可以松口气了,基业长青只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子女的幸福和梦想更加重要。


(资讯责编:张露 )
标签:企业二代 接班 今日国内新闻 最新国内新闻 2014年10月31日 09:42   [查看原文]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关注优府网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