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评论:如何以市场化破地方债务难题

在10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简称“意见”)之后,可以预料的是,在中央对地方性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的前提下,未来对地方债的整体规范将加速市场化。详察此次“意见”,最新国内新闻可以说,决策层对地方性债务整治的市场化逻辑,已经贯彻在举债主体、举债程序和责任…

在10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简称“意见”)之后,可以预料的是,在中央对地方性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的前提下,未来对地方债的整体规范将加速市场化。

详察此次“意见”,最新国内新闻可以说,决策层对地方性债务整治的市场化逻辑,已经贯彻在举债主体、举债程序和责任主体等多个方面。

例如,针对举债主体,“意见”明确“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如此通过对地方债务举债主体的归口,可以强化地方债的 透明度;针对责任主体,“意见”更是明确强调“地方政府对其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这更是彰显了市场化“谁借谁还风险自担”的准 则。规范地方性债务必须将市场化作为指导方向,只有终结此前举债主体不清、责任主体模糊等乱象,才能将近年来“久控不下”的地方性债务风险,逐渐导入一个 良性可续的发展通道。

但是,在肯定“意见”市场化大方向的同时,我们仍然有必要担忧,在缺乏配套机制的情况下,此次“意见”,是否会在具体执行时“有打折”?

这并非杞人忧天,今年7月11日的山东省自发自还地方债试点,就曾闹出地方债与国债利率倒挂的闹剧——5年、7年、10年的中标利率,分别为3.75%、 3.88%、3.93%,居然比招标前日同期限国债利率分别低20、21、20个基点。原本旨在促进市场化的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在具体执行中却最终发出 “反市场”的信号,这值得我们警惕。更值得我们为之反省,在市场化的指导性大方向之下,规范地方债需要统筹推进。

统筹推进地方债务市场化,首先应打破地方政府对包括财政存款的金融资源支配权。之所以会发生地方债与国债利率的倒挂闹剧,就是因为地方政府对属地的金融资源支配权过大,而只有将包括财政存款等金融资源切实市场化,才能真正建立地方债的风险与收益的市场化定价机制。

其次,必须引入社会第三方机构参与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如此才能更为有效、更为及时地提示地方政府的财务风险,以消减投资者对地方债信息不对称的难题。若纯粹单向性的地方债务信息发布,不仅难以及时,而且很难让投资者真正吃上定心丸。

之于今日国内新闻当下而言,在地方债务风险持续累积之下,无论是理顺地方性债务的责权关系、提高地方债务的使用效率、还是防范地方性债务的系统风险,均应将市场化作为核 心抓手。而要将规范地方性债务的市场化逻辑真正落到实处,则更应尽快推动包括地方金融资源配置、地方性债务信用评级的市场化,只有全面统筹推进,才能真正 起到地方性债务市场化的闭环效应。


(资讯责编:赵雅敏 )
标签:市场化 最新国内新闻 今日国内新闻 2014年10月07日 06:0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