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社会 > 正文

“名校寒门新生增3倍”一时成为舆论焦点

最新国内新闻指出近年来,在对高考公平性的指责声中,隐隐然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应该向寒门子弟倾斜,一是固执地认为只有“全国一张卷,按一个分数线录取”才是正义。这两种截然相反、又都充满着正义直觉的观点,让中国高考改革动辄得咎,任何微小的招录改革都可能遭到两个方向的指责。“…

最新国内新闻指出近年来,在对高考公平性的指责声中,隐隐然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应该向寒门子弟倾斜,一是固执地认为只有“全国一张卷,按一个分 数线录取”才是正义。这两种截然相反、又都充满着正义直觉的观点,让中国高考改革动辄得咎,任何微小的招录改革都可能遭到两个方向的指责。

“名校寒门新生增3倍”一时成为舆论焦点。

首先,要纠正一些误读,复旦招录的寒门子弟不止这240名学生,但这240名学生是通过教育部的“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名校面向中国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即“贫困地区”)定向招录的。

这些年,高考改革的大方向之一,就是向寒门子弟倾斜。比如,9月4日国务院刚公布的“国字号高考改革方案”《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 出:“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甚至要求2017年贫困地 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

“寒门难进名校”的话题,一直挑动着社会公平的敏感神经。前几天复旦的袁志刚教授在谈“社会流动性下降”的问题时,还举例说:“复旦大学现在要把补助贫困生的奖学金发出去有点难度,因为真的很贫困的学生已经进不了(复旦)大学,这跟住房、财富有关。”

应该说,“寒门难进名校”是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地域差距拉大、阶层固化的大背景下的必然,并非像一些舆论那样单纯归咎于高考本身,甚至认为高考设计就倾向于有钱人。

但我们必须直面问题。在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之下,农村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相比城里孩子要差得多。“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形式公平,未必就能达到实 质公平的结果。事实就是很多贫困地区,多年没有孩子考入名校,甚至有贫困代际传递的趋势。所以,有必要引入“分配正义”原则,来校正起点的不公平。

国内新闻网在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平权运动中,为补偿历史上因对有色人种的歧视而造成的起点不公平问题,美国引进了“逆向歧视”机制,即以有色人种孩子在 招考中予以倾斜。中国目前推行对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孩子的优先录取,乃至降分录取,也可以说是某种“逆向歧视”机制,以实现社会公平。

三年前,针对当时中国人民大学宣布将在2012年自主招生考试中实行“圆梦计划”,优先录取“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东方评论曾发表 《“逆向歧视”招生值得广泛讨论》。现在看来,名校对于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的招生倾斜,已经形成了更大的社会共识,直接成为国家政策,远超三年前的“值得 广泛讨论”的层面。

公平的制度不可能是抽象的,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社会成员反复博弈,达成共识。

公平也有许多个维度:“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一种正义;定向扶助寒门子弟,优先给他们一些机会,也是一种正义。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对于贫困生、农村 生的定向照顾录取,就是为了打破地域、财富造成的身份的板结,让更多寒门子弟有上升通道,促进社会公平,在进行这一改革的同时,公众也该破除“唯分数论” 的执着。



(资讯责编:孙雪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